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市场主体创新不断 夜经济激活城市竞争力

赵 珊    2020-10-30 09:28:14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无锡市人民政府和良业科技集团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近日在江苏无锡举办。以文化消费和旅游休闲为主要内容的夜间经济,正在强劲回暖并创新不断。夜间经济成为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载体。

 

市场主体创新不断

在加速回暖的国内游市场中,灯光秀、夜游船、旅游演艺、非遗表演等夜间旅游内容,受到广大游客青睐。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表示夜游意愿强烈。国庆期间,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和笔数占比均高于全国居民水平。

论坛上发布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指出:全国5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2.8%,4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0.4%。传统景区、文化场馆相继推出夜游。目前,全国已形成一批深受本地居民和游客欢迎的夜间文化和旅游项目、夜间节事、夜游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无锡运河夜游、杭州奇妙夜、温州的塘河夜画、郑州的建业电影小镇、安庆的新天仙配等夜游项目颇受游客喜爱。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项目负责人赵一静告诉记者,夜间经济市场主体创新不断。今年夜间经济显著的变化是夜游项目品类增多、夜间休闲消费场所增多和数字科技运用广泛。潮流夜市、文创集市、微演艺、行浸式夜游正在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

无锡市委书记黄钦介绍说,无锡把发展夜间经济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以增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引领,创办了“江南古运河风情夜游节”等一批夜间节庆活动,推出了《运河四季》等一批夜间实景演出。今年国庆期间,无锡夜间产品订单同比上升27%,拈花湾禅意小镇、清明桥街区、海澜飞马水城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清明桥街区获评长三角夜间文化和消费样板街区。

 

夜游首选生活体验

《报告》显示:城市夜生活体验成为游客夜游首选。文化艺术场馆、电影院、剧场、夜市、集市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消费场景。夜跑、夜市、广场舞、剧场、开放麦、相声、音乐节、杂技等可体验参与的夜间活动越来越多。夜间演艺门票价格三年来持续下降,演艺防控措施调整后,第3季度环比增长超7倍;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夜间文化需求、休闲需求、消费需求基本可得到满足。

目前,中国国内游的近程化和休闲化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更愿意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岁月静好。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面对这种旅游发展新形势和广大游客新需求,如何让游客在时间上错峰、空间上减量,白天有得看、夜晚有得玩,有效提升夜间生活的品质体验,需要夜间经济拉动消费,促进投资,培育城市文化新地标。发展夜间经济还要营造市民和游客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夜间经济不能仅仅满足于重大活动期间的大场面,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培育几个“网红”打卡地,而是要持之以恒地营造城乡居民流连忘返的高品质生活场景。

 

文化为魂数字创新

戴斌指出,夜间经济不仅要满足城乡居民吃喝玩乐的基本需求,更要以文化引领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文化消费和旅游休闲是夜间经济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夜间经济的全部,“文化+”“旅游×”是放大夜间经济效应的必由之路。发展夜间经济要以艺术引领的时尚品味和文化氛围,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全新动能。

赵一静建议,应通过生活场景的创新、数字重构的支撑,为夜间经济保驾护航。数字技术重构夜间经济供给侧、需求侧和供应链,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数字技术在推进夜间经济产业发展进程中,实现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同时也助力夜间产业科学布局,宜亮则亮、宜暗则暗、明确“暗夜保护区”。

发展夜间经济,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后,文化氛围和商业环境是竞争力的关键。年轻人可以去喧闹的夜场尽情挥洒青春,家人朋友可以去看大场面的演艺秀,商务人士可以在洁净优雅的餐厅吃一顿仪式感十足的晚餐,人们还可以静静地徜徉在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中心……这样一个传承创新、包容共享,不着痕迹地嵌入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才是夜间经济的应有底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中全会释放未来中国发展重要信号
下一篇:“十三五”收获满满 “十四五”充满期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