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惠民保”成健康险领域“网红” 如何走得更远?

潘福达    2020-10-29 09:27:11    北京日报

原标题:“惠民保”如何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潘福达

“惠民保”近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自9月以来,山西省、福建省、安徽省、北京市等地陆续上线这类产品,“惠民保”成为健康险领域最火热的“网红”。

记者近日采访多名业内人士获悉,“惠民保”作为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定位值得肯定,但并非适合所有消费者,个人投保前应充分了解保障和理赔内容。同时保险公司也应注重风险管控,让“惠民保”项目更好地持续运营。

 

啥特色?

保费不足百元且门槛低

所谓“惠民保”,是指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政府主导、商保承办、自愿参保、多渠道筹资”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2015年6月1日推出的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是我国第一款“惠民保”产品。

近年来,40多个城市先后落地“惠民保”类项目,近两个月更是有10多个城市密集推出相关产品。纵观已上线的各类“惠民保”产品,保费集中在百元以下:福建首个省级普惠型补充医疗险“八闽保”保费为69元,“吉湘保-邵阳惠民保”和广州“惠民保”只有49元。与其相比,市面上热销的百万医疗险保额高达400万元至600万元,是“惠民保”保额的两三倍,但保费往往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

各城市的“惠民保”产品健康告知相当宽松,从保障内容上看,理赔范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由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十几种重大疾病的特药部分。

但要注意的是,根据多款产品的《投保须知》,虽然用户可带病投保,但条款中会有关于既往症的约定,如果投保前患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那么相关的治疗费用是不能报销的,如罹患其他疾病可报销。

 

买不买?

买保险得选适合自己的

随着中央对医疗保障制度的强调,“惠民保”等健康险已成为保险企业“跑马圈地”的新领域。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的关系一直是市场热议的焦点,业界有观点认为“惠民保”抢了其他健康险的蛋糕。

据了解,虽然“惠民保”可以满足在医保基础上进行“二次报销”,还能报销部分医保外的特药,但保险从业人员提示,“惠民保”由于具有普惠性质,保障程度相对门槛更高的百万医疗险而言仍稍显不足,例如免赔额比较高,部分高端仪器、靶向药、进口药等无法报销。

多家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同样提示,“惠民保”代替不了百万医疗险,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配置更全面的保险产品,不能因为“惠民保”价格低就“闭眼买”,应充分了解投保和理赔各类事项。

一位曾参与“惠民保”产品设计的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市面上商业保险产品覆盖人群存在局限性,对于患病不能通过健康告知的人群、年纪超过60岁不符合投保要求的人群、想买商业保险却无太多预算的人群来说,“惠民保”产品是很好的选择。

多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惠民保险与百万医疗保险两者间并不存在着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为满足不同人群保障需求推出的两种产品,同是医疗保险供给侧改革的代表性产物,都是在消费者的保障需求下诞生,同样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多远?

险企赔付压力成挑战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40多个城市相继落地“惠民保”,覆盖人数超1600万人。但“惠民保”价格低廉、不限年龄的特点,为保险产品后期成本控制带来了挑战。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在惠民保险上普遍坚持“保本微利”原则,甚至愿意承担“平本微亏”的风险。

“项目基本是不赚钱的,哪怕亏损了也得做下去。”一家参与“惠民保”项目的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坦言,相比赚钱,保险公司更加看重吸引流量做二次转化销售,参与政府主导或指导的项目也有利于提升消费者信任程度。

“理论上来说,‘惠民保’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要考虑到这种产品可能会导致有病的投保、没病的不投。”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道出了“惠民保”产品的一大痛点。他建议,“惠民保”产品要想持续运营,险企要警惕带病投保带来的弊端,合理规范投保人疾病范围。

在降低出险概率方面,部分险企联合健康平台已有所行动。记者注意到,例如北京等部分城市“惠民保”提供了折扣购药、慢病管理、线上问诊、重疾门诊绿色通道等多项增值服务,希望有效控制疾病发生率或发展进度,为被保险人实际医疗支出减少提供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走向全面小康——“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巡礼
下一篇:县城乡镇成为消费新动力 小镇消费者热衷买什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