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数据面面观 本报记者 王晶晶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的拉动为1.7个百分点。
消费延续回升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增长。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前三季度,消费延续了回升态势。必需消费品中,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中西药品同比增长7.8%、22%、10.7%、9.6%,较上个月同步回升。同时,可选消费品消费普遍回升,且保持较快增长,诸如化妆品、金银珠宝和汽车等在9月份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另外,在实物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服务消费也在增长,住宿、餐饮等近几个月呈现恢复态势,降幅连续几个月收窄,正在慢慢接近正常水平。杨畅认为,由于2019年四季度消费基数明显抬高,未来消费同比增速或存在一定压力。
线上消费快速增长
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比1—8月提高0.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疫后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网上购物、直播带货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旺盛。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副院长、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建华对本报记者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网上零售持续增长,助力经济复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受疫情影响,“非接触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催生了线上消费需求。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满足基本需求,让网络消费成为消费者的标配和新的消费习惯,激发了消费新动能。
二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激活消费新市场。以餐饮企业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纷纷借助网络开展外卖业务,加快业务复苏,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大量制造业企业加快“触网”,促进了“数字化”的进程,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两条腿”走路,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丰富国内市场的供给,激发新消费需求。电商平台纷纷开辟线上专区,助力外贸企业搭建线上销售体系,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增强了平台的竞争力。
四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让新模式蓬勃发展、新业态层出不穷,也让线上经济迎来更大发展空间。直播电商如火如荼的发展,创造了商品和服务新的增长点。
农村电商促消费成效明显
在互联网零售方面,农村电商一直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随着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的“新引擎”“新标配”,助力家乡经济相关的直播带货也火了起来。在促进消费的同时,更是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今年前三季度,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64.2亿元,同比增长48.1%。截至9月底,国家级贫困县网络电商总数达到305万家,较6月底增加19.5万家,增长16.3%。受访专家表示,农村电商在促消费、助力农产品销售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观看人次超500亿,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
李建华建议,如今,农村电商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丰富,在促消费方面,农村电商应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区域内的“农产品平行”和“小循环”对于小而美的农产品的销售同样具有价值;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进一步释放乡村消费潜力,同样也是农村电商的服务重点;发展旅游电商,侧重“人的流动”,进而带动“物的流动”,发展“后备箱经济”,也应作为农村电商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