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加速智能转型 探索融合创新 “指尖银行”离你我更近了

高 乔    2020-10-21 10:04:18    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截至9月15日,今年以来已有2087家商业银行网点终止营业。银行线下网点“瘦身”的同时,各大银行的线上业务迅速增长,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银行业发展正迎来更多可能。

 

线上服务更给力

打开手机银行客户端,办理金融业务、购买理财产品已在指间轻松完成。如今,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足不出户办理银行业务的人越来越多,去实体网点办理业务的人日渐减少。线上办理银行业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选择。

近年来,离柜率不断攀升、电子银行交易额迅猛增长,已成为银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9年,银行业平均离柜率为89.77%。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达1637.84亿笔,同比增长7.42%;手机银行交易达1214.51亿笔,交易金额达3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8.8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防疫需求进一步促进银行线上服务等非接触金融服务的发展。央行、银保监会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强调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

风险评估线上化、投资经理“试水”理财直播、网络平台助力企业融资……防疫期间,银行线下服务加速向线上转移。非接触金融服务的背后,是银行对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产品、智能运营、智能办公等一系列线上化、智能化、自动化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科技投入更带劲

“可以预见,疫情之后,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研究及应用,或将走上快车道。”业内专家分析,受疫情影响,金融服务中的大量面对面服务受到冲击,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线上业务,线上服务、远程服务及金融科技投入的价值得到社会重视。

银行线上服务的快速发展,反映了各大银行长期以来对金融科技投入的成效。盘点国内各大银行2019年年报,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163.74亿元;中国农业银行信息科技资金投入总额达127.9亿元;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投入176.33亿元。金融科技已成为各大银行发力线上服务平台的技术基本功。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产业发展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随着数字产业蓬勃兴起、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业加速拓展线上业务是大势所趋。随着前往线下实体网点办理业务的人日渐减少,银行网点裁撤合并,线下服务人员减少是正常现象。同时,银行对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科技人员的需求增加,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也是银行转型主要方向之一。

 

实体网点更智能

远程理财咨询、智慧AR体验、生物识别辅助……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农业银行5G智慧银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在营业大厅内,大型智能“超级柜台”科技感十足,个人开卡、账户挂失、个人结售汇、理财签约购买等90%以上的常见个人业务都可以在“超级柜台”上高效办理。

目前,银行实体网点仍发挥着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重要作用,实体网点的智能化转型,体现出银行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方面的探索。各大银行纷纷着力智慧银行的布局和对传统网点的智能化改造。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22.8万个,其中年内改造营业网点15591个。中信银行在151个大中城市的智慧柜台数量达到6376个。

不带银行卡、凭手机即可取款;整钱零钱一起存,自助设备也能办理;银行卡可实现快速同号换卡……通过对银行实体网点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实体网点不断提升客户线下办理业务的效率和体验。

中国银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王海权表示,线上业务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银行网点转型升级。一方面,线上业务能对以往网点的标准化业务实现有效分流,使网点人力能投入到更具专业性、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中;另一方面,线上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增加客户黏性,提升品牌影响力,更好促进线下业务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改委回应芯片项目烂尾乱象:重大损失将通报问责
下一篇:央企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748亿元 同比增长34.5%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