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从生产到消费 “全链条”节粮任重道远

2020-09-18 15:09:41    中国商报

(记者 李远方)践行“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在全国已蔚然成风。9月1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同时,加强体系建设,全方位持续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业内专家表示,节约粮食不仅要重视餐饮环节,更要注意做好从收获、运输、仓储、加工到餐饮的全链条工作。

 

强化依法管粮依规节粮

当前,粮食产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问题仍然存在,个别环节较为突出。大力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

通知提出,要积极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争取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尽早出台,加快地方粮食立法修规,强化依法管粮,促进节粮减损。要积极探索制定粮食产后减损工作指导意见,大力推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全民参与、社会协调推进的体系机制,统筹各类相关主体,从技术研发应用、宣传教育、标准规划、管理机制、投资引导等方面,指导粮食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减损工作。

通知要求,适时出台《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办法》,强化制度管粮和技术管粮相结合,严格执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制度标准,以及《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粮库安全生产守则》等,深入落实储粮质量安全责任制和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储存粮食数量、质量和卫生安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强调,加强粮食加工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推进适度加工等相关标准制修订,完善粮油标准体系建设,强化以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节粮减损。加强粮食收储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情况的监管,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防止出现区域性、阶段性“卖粮难”。

 

全链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日前,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发起倡议,呼吁从生产到消费“全链条”加强粮食节约。两协会呼吁农粮企业持续提升供应链科技化水平,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升粮食流通效率,推进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构建更加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粮食流通方式。

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在粮食的收获、产后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我国每年损失约350亿公斤粮食,远远超过餐饮环节浪费导致的损失。比如在收获环节,因部分农户未接受农机社会化服务,仅水稻和小麦每年就损失约25万吨;在储粮环节,由于部分农户装具简陋、技术水平低,导致虫害、鼠害、霉变等,损失也较大;在加工环节,部分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心理,对粮食加工过精、过细,不但造成营养流失,也导致粮食损耗。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中粮集团副总裁栾日成表示,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粮食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积极顺应科技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有效减少各环节的粮食损失浪费,同时加快提升全球农业信息化水平,为世界粮食产业和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要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建设成效,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户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的积极作用,帮助农民好粮卖好价,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推动节粮减损,为实现“优粮优储”奠定基础。指导和帮助农民实施农户科学储粮项目,努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布局“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支持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进一步降低储粮损耗,提升粮食品质。持续推进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危仓老库改造升级,加强“智慧粮库”建设,提升科学储粮减损能力。加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原粮散粮运输体系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粮食减损技术创新研发队伍,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强化科技创新节粮减损

据悉,作为我国最大的农粮企业,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贸易推广“粮食银行”,使农户粮食从田间不落地进入粮库,有效减损;推行“粮食银行”,为农户提供代烘干、代储存、分批次结算等服务,农户可节省成本约20元/吨;通过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四散化”运输,将运输中的损耗降至最低。

“在储运环节,要开发推广安全储粮技术。目前,我国大型仓库的绿色储粮技术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加工环节,正在积极推广适度加工技术,针对粮食加工过精、过细导致损失浪费的问题,积极推进适度加工技术,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失和能源消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表示。

按照前述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开展粮食储藏、物流、加工等领域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强化相关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效减损,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线路优化水平,降低运输周期。开发粮食产业链溯源技术,推广避免成品粮储运管理出现压货临期管理问题,提高供应链减损保障能力,探索粮食物流新商业模式。围绕“科技兴粮”重点工作,聚焦减损重点任务,强化落实。加强粮机使用、农户储粮和加工新技术培训。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强调,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切实增强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本级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硬件补短板 提升幸福感
下一篇:激发新供给 激活新消费 我国零售行业迎来新变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