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即使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丧失信心。”上海悠信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轶群说。
上海悠信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是致力于培养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的外商投资培训机构,原计划今年春节后进入市场开展经营活动。受国内外疫情的影响,公司辛苦准备的开业面临功亏一篑的风险。得益于“证照分离”改革,该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经营性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不仅申请材料从14项压缩为4项,还通过告知承诺,当场取得办学许可证。
上海推广“证照分离”改革,结合“六稳”工作,不断升级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高度。制度创新,使外商投资企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外国投资者不方便到中国国内来的情况,上海创新线上线下业务模式,鼓励在线申请、云办理、云经营,做到了“企业设立不停步、许可审批不停步”。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了允许境内自然人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开展主体资格证明文件互认试点、支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人士创办科技型企业等文件,优化办理流程,简化登记材料,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加强登记文件互认。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自2019年12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实现了“事项全覆盖”。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试点,直接取消审批13项,审批改为备案8项,实行告知承诺60项,优化审批服务442项,大幅降低了部分行业的市场准营门槛。
二是建立了清单管理制度。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明确分类管理具体举措,定期调整更新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外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经营,形成了重要改革制度成果。
三是推动政务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探索创新。例如,上海将27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实现“就近办”“网上办”。山东上线含省市县3级、17个行政执法部门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四是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在今年一季度也是全国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全国自贸试验区仍新设市场主体103347户,涉及“证照分离”改革事项的有30667户,占29.7%。今年上半年,全国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16.9万户,涉及“证照分离”改革事项的有7.03万户,占41.6%。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份,我国日均新设市场主体6.4万户,日均新设企业2.1万户,与去年基本持平。尽管受疫情影响,国内大市场开办企业的热情不减,这是我国营商环境改善的有力佐证。
近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提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活力、释放潜能。
“我要开小餐馆”“我要开药店”,深圳市推出70多项涉企场景式主题服务,将办理环节压减60%以上,审批时限压减39%以上,申请材料压减46%以上,表单填报压减28%以上。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浙江省积极打造以“告知承诺突破100项”为核心内容的“证照分离”改革升级版,成为全国首个告知承诺事项破百项的省份。通过新增告知承诺事项,累计减免材料118份,减少审批环节31个,平均减少审批时间22个工作日,办证效率提升88%。
9月底,湖北省将在全省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届时,湖北将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试点“证照分离”改革的省份。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