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拓展“三新”经济应用场景(新论)

——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②

张影    2020-07-29 10:23:26    人民日报

把“三新”转变为持续的发展新动能,应该着眼于民生,聚焦于利用科技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2019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GDP比重的16.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9.3%,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5个百分点。“三新”经济增加值在国内GDP中的占比已连续三年走高。

当前,中国经济已从过去简单的投资拉动向创新和效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三新”经济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正是这种积极转变在企业层面的显现。“三新”经济新在哪儿?它是数字技术和中国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高度融合的产物,而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更进一步增加了融合的速度和深度。疫情防控期间,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相继涌现,改变了人们熟悉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从客观上改进了企业的要素配置方式,提高了运行效率。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进步,让更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可能,彰显了中国企业主动求变的勇气和魄力,回应了市场对高质量发展的呼唤。

中国经济及其微观主体的数字化进程,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传统产品和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促使企业积极转向数字技术进行产品和业态创新,并对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和优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意味着将物理世界数字化,利用数据可储存、可传输和可运算等优势,让企业通过计算的方式来全方位优化要素配置。以科技驱动要素配置,让企业能够更精准掌握消费者需求、更高效触及新的场景,并提升企业内部组织生产和经营的效率。

把“三新”转变为持续的发展新动能,绝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应该着眼于民生,聚焦于利用科技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商业应用上的拓宽,反过来又能作用于数字技术本身的发展,促进基础理论和应用场景的研究。从这个角度看,“三新”的发展应该是科技进步与商业应用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过程。商业创新的底层是技术创新,“三新”的发展基础是我们过去多年来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所以,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应继续以更大的力度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升研发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充足的动力。

也应看到,数字技术驱动让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治理模式不同于任何其他国家,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应该在政策和监管上留下适当的空间,鼓励企业和社会积极尝试,对“试错”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

同时,“三新”的发展也赋予了人力资本更加重大的意义和任务,需要培养同时理解管理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广泛运用,企业管理人才同时也需要对科技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这无疑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导向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资本发展与技术发展高度吻合,才能更好推动“三新”经济蓬勃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持续向好
下一篇:交通运输持续恢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