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交易额超3万亿参与者约8亿人 共享经济在"升级"中规范发展

张一琪    2020-06-15 09:55:34    新华每日电讯

 

江苏淮安淮阴工学院老师正在体验校园版共享单车。
赵启瑞摄(人民视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医疗……近年来,共享经济迎来一个又一个风口,在对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行业也在“升级换代”中规范发展。

 

“共享”让生活更便利

小杨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其住的地方距离单位不到3公里,现在每天都是骑共享单车上下班。“花点钱买个月卡,上下班骑车,方便又健康。”小杨告诉记者。

2014年,ofo、摩拜等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吸引了社会关注,共享经济进入人们的视野。历经数年,共享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其产值、就业数等都在稳步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同时,共享经济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员工数623万人,比上年增长4.2%;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不仅如此,共享经济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2019年,出租车、餐饮、住宿等领域的共享经济新业态在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7.1%、12.4%、7.3%,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20.5、7.8和3.8个百分点;网约车、外卖餐饮、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分别达到47.4%、51.58%、9.7%、21%,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15.1、21.58、4.7和7个百分点。

5年间,共享经济交出一份亮眼业绩单,其作用不仅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转型,更是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饭店前台的共享充电宝、不断兴起的共享医疗都在实实在在地服务着居民日常生活。

 

抗疫纾困的新抓手

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经济来说,可谓是新挑战。

依靠实体门店生存的共享充电宝,因为防控疫情的需要,被大量闲置。对于正快速增长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是一个很大冲击。不仅仅是共享充电宝,共享住宿、交通出行、家政服务等线上线下融合程度高且必须通过线下活动完成整个交易闭环的领域,平台企业的订单量和营业收入也大幅减少,这些行业遭遇“寒冬”。

但疫情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共享经济模式。2月,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曾向媒体透露,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大量员工待业。但没过几天,1000名西贝员工前往盒马鲜生上班,这不是辞职或者挖人,而是共享。

防疫期间,共享员工成为共享经济的新模式。像西贝这样的餐饮企业在防疫期间大量员工闲置,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零售产生了新的用人需求,两边一拍即合。苏宁、京东、盒马鲜生等互联网平台纷纷开放岗位给餐饮企业,实现共享,既减轻了餐饮企业的负担,也解决了互联网零售企业的“用工荒”。

共享订单、共享平台……防疫期间,多种多样的共享经济新模式产生,成为纾困解难的新抓手。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表示,共享经济模式创新能够帮助缓解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这些模式创新不仅有效助力了防疫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也有利于平台企业的长远发展。

 

“信用”在共享经济中很重要

曾经的共享单车ofo因为拖欠用户押金而遭到媒体曝光,当时一哄而上的一些共享单车如今也销声匿迹。大浪淘沙,共享经济在经过野蛮生长之后,正逐渐稳步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法》的实施,共享经济发展进入了法治化轨道,这无论是对平台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有法可依,才能有序发展。

但《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还需要更多的细则支撑,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地方自由裁量权不一也是困扰共享经济平台发展的一大因素。

于凤霞建议,持续推进有助于共享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已出台政策的配套实施细则完善。引导和鼓励地方创新,探索建立平台经济领域创新改革的容错纠错机制和实施细则。

共享经济活动主要是以平台为载体进行的,这与传统意义上组织结构严密的厂商有很大不同。在平台上交易的基础很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情况,从而导致交易双方利益受损。因此,信用在共享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研究员靳戈表示,要加强对大型平台企业的监管,防止出现“店大欺客”现象。但也要引导平台建立信用机制,通过消费者身份认证、失信惩罚等一系列措施来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为共享经济活动营造良好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互联网巨头“抢”民营银行牌照 “互联网+银行”成趋势
下一篇:推销电话、垃圾短信、诈骗电话频现 谁在动你的个人信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