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考验之下,探索业务多元化成为信托公司的必然选择,作为回归实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服务信托已经成为信托公司谋划发展的方向。但在行业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如何积极展业也成为一大难题。多家信托公司从业人士提及,希望监管对服务信托提供更大的支持。在分析人士看来,目前我国服务信托业务相关配套制度尚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监管可结合我国自身国情,与税务部门协调一套符合我国信托业特点的可持续税收政策,作为整个服务信托向上发展的根基。
回归服务信托
“资管新规”转型阵痛的影响下,信托公司纷纷拓展领域布局,回归本源业务的服务信托成为积极转型的方向。5月28日,多位信托公司从业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均提到,“服务信托确实体现了回归本源的价值,是未来信托公司展业的重点”。
2019年,在强监管、去通道的重压下,信托公司表现各异。2019年66家披露业绩数据的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536.64亿元,自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负增长。信托公司挖掘其他信托功能,拓宽展业范围的内在动力强烈,多家信托公司已将服务信托纳入发展路径。云南信托研发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提出服务信托的公司有3家。中融信托相关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该公司已将服务信托纳入了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服务信托是以信托账户为载体,向委托人提供资金或财产的保管和运营服务。一位信托行业业务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服务内容,服务信托还可细分为消费权益保护、员工福利保障、贸易安全结算、财富传承及财产安排、风险控制、慈善公益等类型。
今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信托公司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职能定位,积极发展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也鼓舞了信托公司布局服务信托的决心。
在中信信托常务副总经理王道远看来,服务信托起源于委托人、受益人各种各样不同的诉求,而不仅仅是投资需求,最能体现信托的制度价值,是可以将信托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开来的业务,服务信托的发展有利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繁荣,也有利于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引导信托行业健康发展,行业重塑需要较长期限,服务信托是作为行业发展过渡时期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较好发展路径。”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和俊表示,“但是考虑到服务信托本身的业务特点,从发展经验来看,服务信托往往是属于靠规模效应的盈利模式,也容易在行业内部形成寡头垄断。”
破解预付卡消费乱象
得益于“业务涵盖范围广泛,可拓展范围宽”的优势,服务信托模式也逐渐被行业与监管认可,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建议,应进一步扩大信托机制在涉众性社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引入信托机制改善预付卡消费乱象的功能更加值得期待。近年来,预付卡消费欺诈问题一直是消费投诉的热点,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部分发卡企业面临经营困境,相关金融风险加速衍生,而信托公司的介入也有望建立更为安全的资金管理体系。
赖秀福认为,在涉众性社会资金管理中引入信托机制,由信托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担任受托人,能够实现涉众性社会资金的独立、安全、长期保管并按照委托人意愿运用,提升交易安全性和效率,防范出现涉众性社会资金安全风险。
一位信托公司从业人士直言,信托公司介入后提供了资金的第三方监管,有助于提升资金的安全性;由信托专业机构进行资金账户管理,可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帮助。
在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看来,信托模式介入可以改变乱象情况,资金托管,独立结算,客户再也不用担心商家跑路,不过信托公司也需要根据商家具体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资金管理方案,并在这过程中防止商家违规提取客户资金的情况发生,同时根据商家情况可以同步给商家提供更加全面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以满足商家自身发展的需求。
期待配套政策支持
但需要关注的是,服务信托展业尚未成熟,如何发展也成为摆在信托公司面前的难题。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早期各家公司绝大多数业务都还是资金信托,服务信托的范围其实比较狭小,而拓展到其他财产权领域需要准备的基础很庞大,需要很多支持,目前各家公司的专业人员储备也严重不足,短期内团队建设难度很大。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同样指出,我国目前暂时没有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信托文化氛围,相比资金信托业务而言,服务信托业务的盈利水平不足,相关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信托公司在服务信托方面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谈及后续展业问题,一家信托公司业务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对信托公司来说,首先要调整业务思维和盈利模式,建设专业化团队,积极拓展外部合作渠道。还要依托金融机构的信用和管理能力,实现对受托资金或财产的资产隔离、破产保护以及其他事务管理;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设计适合市场需求的服务系统,为提升客户体验、实现资产隔离和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除了人员储备、业务开展经验等信托公司自身短板,服务信托的发展也需要监管政策的支持。在采访过程中,多家信托公司从业人士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希望监管对服务信托提供更大的支持”。
在王和俊看来,从目前监管对于服务信托所释放的信号看,对于信托行业内开展服务信托的转型定位是给予肯定的,但当前尚未推出比较详细的配套支持制度。不过,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服务信托模式的逐渐清晰,服务信托纳入信托监管体系、并匹配相应的服务指标对于信托行业而言指日可待。
廖鹤凯补充称,应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放宽信托公司异地展业的限制,推进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建立。可结合我国自身国情,与税务部门协调一套符合我国信托业特点的可持续的税收政策,作为整个服务信托向上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