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打赢脱贫攻坚战 稳住“三农”压舱石

——专家解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张桂贵    2020-02-07 22:26:08    人民网

2月5日,新华社受权对外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工作重点,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化了政策举措,针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落实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提出了一些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强化了补短板的政策支撑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抓好落实。围绕补上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和全面小康成色、到2020年必须补上的突出短板,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如期完成。

社会各界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非常关注,部分专家学者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解读分析。

 

一号文件 中央对“三农”不变的关怀

从2004年起至今,中共中央 国务院连续下发了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但都聚焦保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连续性与稳定性。

今年依然没有意外,中央一号文件依然聚焦“三农”。该文件明确2020年两大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文件用5大部分27项提出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

或受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影响,2月6日,农业种植概板块、转基因概念均出现上涨。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分析一号文件出台意义时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韩长赋还表示,完成文件提出的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还有一些突出的短板必须补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柯炳生认为,今年一号文件是以往一号文件的一种延续,又是针对2020年特殊的年份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题目上可以看出,通过抓“三农”这些重点工作,是为了实现全面小康这个目标。所以,2020年各方要瞄准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短板、不足之处,要额外加大力气。

在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评论员杨禹看来,中央围绕“三农”工作连续发出这样的一号文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杨禹分析认为,通过一号文件,使全社会的注意力集中在“三农”工作上,使我国各方面社会资源的投入力度落脚在“三农”工作上,让“三农”工作体现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前进的韧性和耐力。让大家在做“三农”工作时,不仅看眼前的这一步,看下一步,还要看得更远。既能围绕当年的一些关键问题去攻坚克难,也能谋划长远,为在下一步做好准备。

 

攻克堡垒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位于五大重点内容的首要位置。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一方面要完成剩余26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52个贫困县摘帽的任务,另一方面要防止近200万已脱贫人口返贫和近300万边缘人口致贫,巩固好9300多万人的脱贫成果。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认为,产业扶贫不仅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资源配置和工作布局上突出产业扶贫这个重点,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围绕产销对接、龙头带动、科技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倾斜支持,强化措施落实,进一步提升扶贫产业发展水平,防范产业扶贫风险,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韩长赋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截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韩长赋表示,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这些堡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条件薄弱、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必须集中力量进行强力帮扶,确保如期脱贫。还有一个是特殊贫困群体,也就是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对这类缺乏劳动能力的群体,通过统筹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中央农办秘书局副局长罗丹指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依然很重,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压力不小,松劲懈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还时有发生。”

罗丹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尽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咬定目标、坚持不懈、尽锐出战,拿出决战的精气神,落实落细工作举措,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认为,绝对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之后,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消除,贫困问题还会以相对形式存在。李小云表示,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相对贫困”会成为核心内容。要解决相对贫困,主要是缓解和缩小城乡差距,根本在于基本制度的建立。

 

补足短板 稳住“三农”压舱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要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必须补上“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如何、供水安全有没有保障等等,都是关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热点。

韩长赋直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最直观的体现。韩长赋在解读文件精神时称,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

韩长赋强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补短板任务,重点是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是完成现代化的短板。因此,补短板必须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和“一刀切”。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城乡百姓关心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一个要点。文件指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上,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生产,也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角度出发,要实现生猪的生产保供,还是围绕着问题和因素去解决。首先,要控制疫病,加强日常的防控力度,减少因疫病造成的损失。第二个,对当前的政策进行一些调整和完善。环境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要统一起来,不能对立起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今年一号文件补短板,延续了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思路。“短板”是一个相对概念,一方面是相对于城市,农村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另一方面是相对于全面小康的标准,现阶段的农村领域存在短板。

叶兴庆认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中央也多次提出,“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文件将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分别单列,强调“三农”压舱石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粮食生产强调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粮食生产形势现在应该是历史上少有的好形势,但是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麻痹大意,绝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不能因为局部的粮食结构性矛盾,一部分粮食很可能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就随意调节粮食生产,或者放弃这种粮食生产、放松粮食生产,这是不应该的。” 李国祥强调。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贯穿一号文件全文。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是全面小康的硬指标,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对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单独列出。文件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认为,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又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年的一号文件要求,到2022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可以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0%,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今年“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已定,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十三五规划、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上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而作出应有的贡献,共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雷火”齐镇“疫”:彰显中国实力与速度
下一篇:地方版惠企政策频出 助力中小微企业抗“疫”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