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上的犁桥美术馆
在秋日的暖阳下,一年一度的铜陵田原艺术季以一场稻田宴的特殊形式拉开帷幕。饭桌设在稻田里,游客和村民围坐一桌,身旁就是金灿灿的谷堆,稻子现场收割、脱粒成米,蒸熟后立马上桌,河鲜应有尽有,就连蔬菜都是村民自家种的。11月9日,400多名嘉宾与数千名观众共同见证了一场大型农耕礼仪表演《丰谷颂》,拉开第二届中国·铜陵田原艺术季的序幕。去年诞生于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的“中国·铜陵田原艺术季”引起国内外艺术界关注。今年,艺术策划人梁克刚在艺术氛围和演出方面进行了改进升级,以达到田原艺术季画面呈现和群众观感的最佳效果。“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我们将在这里打造25至30个公共艺术景点,2到3处原创文化建筑以及3个示范精品民宿。同时也将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犁桥周边的旅游配套、标识标牌和灯光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梁克刚说。
自去年首届中国·铜陵田原艺术季启动以来,100多位艺术家陆续来到铜陵,相继举办了乡建艺术展、音乐节、诗歌大赛、艺术乡建论坛等6项活动,创作墙绘作品30余幅,制作和展出雕塑作品20余个,改造完成7个特色民宿、咖啡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艺术空间。由于艺术的介入,水乡犁桥旧貌换新颜,水上美术馆、湖畔咖啡屋和遍布村落的装置艺术,都成为游客追捧的热点,游客接待人次同比增长200%。从户外雕塑到大型装置,从墙绘涂鸦到地景艺术,艺术家们为犁桥量身打造了39处公共艺术景点,其中被称为“最小美术馆”的水上美术馆还获得了两项国内设计奖项,为犁桥这个小乡村带来了无限关注,“艺术赋能乡村”成为铜陵借助外脑探索出的新时期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破题路径。
记者了解到,今年艺术季的总体思路依旧是延续首届艺术季探索出的以艺术、设计综合赋能的基本模式,巩固前期成果、拓展实践范围、深化活动细节,将公共艺术创作、原创建筑、空间改造、视觉优化和活动内容植入等作为一套组合拳来整体解决乡村文旅品牌IP的打造。作为铜陵市首批建设的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犁桥村以明塘春景、梦荷夏忆、乡野秋实、古桥冬韵“四景”闻名,被誉为“梦里水乡,古韵犁桥”。然而,远近闻名的犁桥并没有摆脱大多数乡村一样的困境:村民大量外出,虽有好的自然资源但没有留住游客的景观。“活动的举办,用文化艺术挖掘乡村特色,借助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提升,让来到这里的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艺术家们根据犁桥村的独有氛围,通过一件件作品构筑了一个美丽、原生态又独具天然艺术气息的田原风貌,为犁桥打造乡村品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铜陵市委常委、副市长鲍次立表示,未来我们还将周期性地推出特色活动,通过夜间亮化、音乐市集、特色艺术活动让犁桥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乡村有了活力,更多的年轻人也就留了下来,开餐馆、开民宿,有了人气的乡村也更有烟火气。步入犁桥村,水塘上漂浮着一条造型奇特的“白船”映入眼帘,船上便是面积仅5.56平方米、号称世界上最小的美术馆的犁桥美术馆。这座别致精巧的“水上美术馆”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也迅速“占领”了朋友圈。离“白船”不远的一座明黄色小屋也让游客停下脚步。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间砖瓦老屋,如今“变身”为湖畔咖啡屋,屋内的装饰都是犁桥村民老物件的重新组合排列,当瓶瓶罐罐化身为花瓶、闲置的箩筐做成灯罩,艺术气息就这样弥漫在犁桥村的每个角落。“别致的物件和设计赋予了犁桥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艺术的方式赋能乡村振兴,把乡村变成打卡胜地和旅游目的地,这是我们来犁桥的目的。”梁克刚说。(记者 连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