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大众篆刻”服务大众 展现“印记”文化 “

印记中国——大众篆刻展”之“印记”文化系列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9-09-20 11:07:19    人民网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认识越来越深刻。‘大众篆刻’在这个时候的展览,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艺术最终要归于人民。”

17日上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印说文化》交流分享活动中说,“篆刻历史源远流长,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电脑化的时代,用现代科技的方式,让所有人来参与创作,这就是把艺术赋予时代性、赋予人民性、创造性,让这种创造造福于大众。”

从9月9日至10月10日,“印记中国(1949-201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做为“印记中国”展览的一部分,由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印说文化》交流分享活动于17日上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行。

《印说文化》交流分享活动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 在交流分享活动中分别以“印说文化——文化自信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主题进行了现场演讲。

“大众篆刻”服务大众

“印记中国——大众篆刻作品展”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全国)教育书画协会篆刻艺术分会、西泠印社出版社主办,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单位承办。展览汇聚了来自专业篆刻工作者、大中小学师生、企业员工和科研单位职工设计创作的篆刻作品400余件,其中近40%的展览作品为“零起点”的“处女作”,这些作品从多角度记录、书写了新时代各行各业人们的真实写照,从策展架构到展览形式均践行了“大众篆刻”理念。

“印记中国”展览现场

篆刻艺术,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篆刻以方寸之间,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意识,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皆钟爱于此,从中收获了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新时代,这门悠久厚重的艺术不断发挥出它的新内涵,让篆刻文化不止属于文人墨客,更是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艺术总监顾训铭在展厅为参观展览的观众介绍“印记中国——大众篆刻作品展”时强调,这次展览的印章不同以往,不仅材料多样,选取了像塑质、玻璃等新材料,还运用了电脑篆刻、机器篆刻,包括3D打印在内的新技术。

碳纤维材质展览作品《成渝铁路》

“有时候,篆刻很简单,在电脑上就能实现创作。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新时代的科技进步、材料改革的、创意设计等方式,把篆刻这门艺术保存下来。”做为展览承办方之一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丹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倡“大众篆刻”,就是要把篆刻这门小众化的艺术重新普及起来,从选取价格更亲民、材质更广泛和运用新时代的新技术入手,使其回归人民,真正让篆刻艺术接地气,通过篆刻,让大家了解到汉字之美,并传承下去。

主题研讨展现“印记”文化

为配合“印记中国”展览,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教育书画协会篆刻艺术分会、西泠印社出版社等主办单位联合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美术馆、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十余家承办单位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为参观者举办多场精彩纷呈的“印说祖国发展成就系列故事”研讨交流活动。

在9月11日举办的“印记·电力”主题交流活动中,通过“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国际化战略”、“户户通电”,“藏中联网”等一系列由国网职工设计制作的主题印章,向观众们讲述印章背后的电力改革发展成就、国计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电网新时代工作目标和举措,以及职工拼搏奉献、服务社会、锐意进取的故事。

9月14日举办的“印说美好生活”,探讨了篆刻与创意设计及实际生活的碰撞,将篆刻艺术进一步推向大众,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当代设计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9月17日上午,“印说文化——文化自信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分享交流会举办,邀请了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三位嘉宾畅谈“文化自信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对外文化交流的第一线,他从工作实际出发谈到了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意义,并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地展现了文化交流中的细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骆芃芃院长从篆刻艺术作为文化符号走出去谈起,介绍了篆刻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意义。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馆长发表演讲,从中国美术馆近些年来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说起,这些展览在世界各地得到很大反响,极大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他强调中国优秀文化的“走出去”,要靠经典的艺术作品所包涵的深层文化意义和道德品质,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需要中国作出对世界的贡献。

400多件印章讴歌新时代

在“印记中国”的展厅中,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印章或整齐排列在透明的玻璃柜里;或错落地布排在红金相间的特色创意脚手架上。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如放映片一一闪过眼前,宏大之中又饱含着温度。

使用3D打印技术创作的展览作品《神威-太湖之光》

“我们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喜欢篆刻、认识篆刻。重要的是通过篆刻这样一个方式,使人们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使它能很好地传承下去。同时每一块方印都是历史的见证,可谓‘方寸之间的大千世界’。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祖国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参观者能够以另一种形式了解70年以来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骆芃芃介绍道。

“印记中国——大众篆刻展”以印为载体讴歌党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展览展出的400余件篆刻作品,有的反映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渝铁路通车等建国70年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有的则展现了籼型杂交水稻、住有所居、复兴号通车等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标志性事件。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有俯身向下的地气和温度。此外,还有“北京地铁”“中国入世”“三峡工程”“中国梦”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印章,吸引观众关注。

红印颂盛世、方寸记辉煌,活动主办单位期望通过此次展览和系列研讨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也期望能让篆刻艺术飞向大众、飞向世界,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人民网记者 鲁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苏轼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下一篇: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