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为了改进和加强新闻工作以适应中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集华北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进行集体学习。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在集体学习会上发表了一个重要谈话,后来被称为《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谈话指出报纸是党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在党联系群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就报纸如何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提出了具体意见,体现了刘少奇对报纸在党的工作中具有独特性作用的认识。
报纸是党与群众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刘少奇指出:“我们党必须和广大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和群众联系不好,就要发生危险。”他认为,共产党什么也不怕,就怕脱离人民群众。他说,根据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共产党面对的强大敌人最终都会灭亡,“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共产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发展之基。为此,他希望每个共产党员“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和群众密切联系,而且不断地巩固扩大这种联系”。他还强调指出:“我们所说的和人民群众联系,主要是指和劳动人民的联系,而且我们要不断地巩固和扩大这种联系,一天也不能中断,叫做时时刻刻保持和群众的联系。”
党要保持与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需要借助一定的渠道,而报纸就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渠道。刘少奇引用列宁的话说,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报纸“就是千百条线索中很重要的一条”。报纸每天都和群众见面,每天都会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报纸办得好,“就能引导人民向好的方面走,引导人民前进,引导人民团结,引导人民走向真理”。反之,“如果给群众以错误的东西,散布坏影响,散布错误的思想、错误的理论、错误的政策,把群众中的消极因素、落后因素、破坏因素鼓动起来,就要犯大的错误”。因此,他特别指出:“报纸工作如果做不好,就是最厉害的脱离群众,就会发生很危险的情况。”
报纸在党联系群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刘少奇指出,报纸在党联系群众方面的独特性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要依靠报纸来领导人民;二是人民要依靠报纸反映心声。
就“党要依靠报纸来领导人民”来看,刘少奇认为,党要领导人民,除了依靠军政机关、群众团体领导人民之外,“更多更频繁的是依靠报纸和通讯社”。对此,毛泽东也曾指出:“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通过这种途径,广大群众了解了党的政策,“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他强调指出,“中央就是依靠你们这个工具,联系群众,指导人民,指导各地党和政府的工作的”“你们的工作做得好,就很好;做得不好,就要受历史的惩罚”“如果办得不好,就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会散布落后的错误的东西”“会导致人民分裂,导致他们互相磨擦”。
就“人民要依靠报纸反映心声”来看,刘少奇指出,广大人民群众需要通过报纸反映他们的诉求。“人民想和中央通通气,想和毛主席通通气,有所反映,有所要求,有所呼吁。许多人不会写字,邮路不通,电报不通,见毛主席很难见到。本来天天见面就好了,可是办不到。”而记者通过到各地去,把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困难、经验以至我们工作中的错误反映上来,变成新闻、通讯,反映给各级党委,反映给中央”,这样就把党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了。
刘少奇还认为,记者“一定要认真负责地从事你们的事业,要对党对人民有很大的责任心”。如果报纸能够“比较真实、全面、深刻地把群众的情绪、要求、意见反映出来,那不知会起多大的作用”。为此,他要求参加学习的记者要和群众生活在一起,了解群众真正的情绪和要求,看群众反对什么,拥护什么,要求什么,注意“把这些东西反映出来”。人民群众的心声,如果“不经过和群众有联系的干部,不经过人代会,不经过你们,就没有别的办法,那就危险得很”。他一再强调,“党依靠你们的工作,指导群众,向群众学习。因此,你们做得好,对党对人民的帮助就大;做不好,帮助就不大”;如果做错,“故意夸大,反映得不真实,就害死人了”。
报纸如何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报纸要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当然离不开办报的主体——记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刘少奇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提出报纸要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记者必须具备4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刘少奇指出,记者是人民的通讯员,是人民的记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你们不能采取轻率的、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首先,需要了解人民群众中的各种动态、趋向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映。要善于分析具体情况,看各阶层人民有什么困难、要求和情绪。要采取忠实的态度,把人民的要求、困难、呼声、趋势、动态,真实地、全面地、精彩地反映出来。其次,“写东西要考虑对象”。每写一篇稿子,都要考虑大体上是写给谁看的,要区别全国与地方。再次,“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报纸的生命力在于真实,“群众对我们,是反对就是反对,是欢迎就是欢迎,是误解就是误解,不要害怕真实地反映这些东西”。最后,报道要全面、深刻。“不深刻不会全面,提不到理论高度,是不会全面的,那只能是零碎的、现象的、无系统的。”“全面,就要综合,要总结,要提到政策、理论的高度。提不到理论高度,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刘少奇认为,凡不愿独立地做艰苦工作的人,任何事情也做不好。他认为要做艰苦工作,首先是“思想上要艰苦,要做理论的、系统的工作,而且是独立地去做”,而不是人家叫去干什么就干什么。“要真实地反映情况,独立地去作判断,就要到处去看,去问,就要读马列的书,做许多研究工作。”“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独立的思考,不能在分析之后加以正确的判断”,是不行的。
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刘少奇认为要做马克思主义的记者,却不懂或不大懂马克思主义,不提高理论修养,工作是做不好的。他指出,党报记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场,如果缺乏马列主义理论,看问题不是马列主义的观点,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很大盲目性。因此,记者务必“要提高理论水平,要熟悉马列主义,特别要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论,学习阶级分析的方法”。他还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要不断地学,直到能够运用,有能力看出别人用得对不对”。而且这种学习,“不只要三个星期,要三个月、三年、三十年,努力把马列主义学好”。
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刘少奇指出,为了及时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记者要经常学习、研究,时刻注意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首先,要勤问。“自己不懂的问题,应当勤问,可以写信问你们的上级。”不懂得党的路线,是做不好工作的。其次,“要懂得两条路线的斗争,善于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办报”。这要求坚定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既要批评“左”的倾向,又要批评右的倾向。最后,要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不仅要宣传党的政策,还要在群众的实践中去考察政策是不是正确,有没有缺点”。
在谈话的最后,刘少奇希望参加学习的记者“继续努力改造自己,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学会接近劳动人民的本事,加强马列主义的修养,熟悉党的路线政策,不怕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把人民的新闻工作做好”。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一样,是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