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迭部县旺藏镇茨日那村,桑杰的家是一个独特的院落。
院门口竖立着“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门楣上挂着一个牌子“毛泽东茨日那旧居”。桑杰从小和奶奶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如今一家人依然住在这里,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走进来。
1935年9月13日至15日,红一方面军长征走到茨日那,毛泽东就住在桑杰家院子西南的这栋二层小楼上。毛主席在这里作出了攻打腊子口,继续北上的决定。1979年,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将军来到茨日那村,回忆当年情景,确认毛主席当年住的就是这栋小土楼。
当时,桑杰刚刚14岁。肖华对桑杰嘱咐说,你是下一代,要继承好这份遗产,这是一个全国人民值得纪念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后,渐渐富裕起来的村里人开始盖新房子,桑杰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人们动员他把老房子拆了盖新房,桑杰犹豫再三,总想着肖华的嘱咐,没有拆。后来儿子快要结婚时,又有人劝他给孩子盖新房,他还是没有拆。看到邻居们盖的新房子,窗户大,透光好,屋子亮堂,桑杰说:“我也很羡慕,但我心里很亮堂,毛主席住过的房子不能拆。”
“老房子最难伺候的是屋顶。”桑杰介绍,传统藏式民居的房檐是石板,屋顶用桦树皮铺上一层土。每年春天都要爬上屋顶去除草,否则,草长起来,一下雨,水就会渗下去,房子就有漏雨的危险。土房顶一漏雨就会塌。“有时,一年要上屋顶整修好几次。”他说,自己确实很担心。
2000年,与这栋房屋连着的房子成了危房。桑杰只好把老房子拆除重建,但他仍然把毛主席住过的房子留了下来。为了不影响这栋房子,他返修的新房子没有留大窗户。
2006年,这栋房子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那时起,桑杰每月有了一定管理费。去年,政府对这栋房屋实施了大规模维修。屋顶保留了传统的桦树皮,铺设了防水布,再加上三合土,防止长草。“我多年来最大的一块心病解除了。”已经50多岁的桑杰高兴地说。
现在,每天都有1000多人到这个小院子里来,爬上木梯子,到毛主席居住过的小屋感受长征路途的艰辛。为了保证安全,每次只能上三四个人。“我站在二楼拐角处提醒游客,人多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桑杰说,站一天下来很累,但心里很高兴。
桑杰告诉我们,他的女儿和儿子对于保护这份“特殊家产”都非常支持,“我们要世代记着老红军肖华的嘱咐,保护好这份遗产,传承好长征精神”。
肖华将军的那番话成为桑杰的信念:要保护好这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