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当年日寇入侵,山河危难,海阳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起地雷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7月,记者踏上地雷战的故乡海阳市,追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探寻地雷战精神的时代意义。
从地雷到核电
敢尝新事物敢闯新路子
行村镇赵疃村,是当年海阳地雷战的主要战场。
7月27日,还没进赵疃村,我们远远望见村东的信号山。山上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它们是与当年传递敌情的信号树一起栽下的吗?信号山脚下,一颗硕大的仿制地雷,静静地躺卧在路边,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海阳地雷战全国闻名,但是在抗战期间,海阳人民是借鉴了外地经验,才推广了地雷这一武器。当时,平度大泽山区民兵创造了使用地雷的战法。1943年,海阳推广这一战法。“地雷战不和敌人正面对决,能够很好地杀伤敌人,又保存自己,很适合民兵作战。这一新事物很快为海阳民兵所接受。”海阳市博物馆馆长张真说。
赵疃村党支部书记赵文欣今年57岁,小时候听过地雷战的故事。他对我们说:“当时赵疃村派民兵队长赵同伦和民兵赵守福、赵乾江去学的。三人年轻又好学,又都有在山上埋炸药炸石头的经验,很快学会了使用地雷。”1943年秋天,学成归来的民兵队长和两名民兵,在赵疃村西南的路上埋下两颗铁雷,炸死炸伤日伪军13人。首战告捷,掀开了赵疃村轰轰烈烈的地雷战序幕。与此同时,地雷战在海阳全面开花,从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地扩展到全县。
勇于接受新事物,今天的海阳人传承了前辈的精神。
海阳在新时代的一个标签是核电。我省首个核电站、全国首批将最新的三代核电技术从图纸变成现实,海阳围绕核电,形成了集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核电产业集群,并形成以核电为主的新兴产业群。今年上半年,海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4.9%。
海阳核电园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高元华认为,海阳之所以能够发展核电,除了地理条件符合要求外,还与这里的干部群众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很大关系。
这么多年来,海阳核电一直顺利发展着,继1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于2018年10月、今年1月投入商运后,目前3、4号机组现场已经具备开工条件,5、6号机组前期准备工作正扎实开展。
“没有铁雷造石雷”
创新精神助“老树开新花”
“铁雷不够用,村里就发动大家造石雷。”赵疃村老民兵赵乾江的儿子赵克忠,今年54岁,一谈起父辈出新招、想巧法打鬼子,充满自豪。赵疃村满山遍野是石头,民兵们采来石头,再按照‘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方做好炸药,把炸药装到石头里做成石雷。
“新点子多了去了!”全国民兵英雄于化虎之子于永周,一谈起这个话题同样兴奋。“敌人来排雷,我们就研究出‘子母雷’,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敌人让老百姓在前面踏雷,我们就发明‘前踏后炸雷’,把群众让过去,专炸后边的鬼子……听我父亲说,共发明了十余种雷、三十多种埋雷方法。”
“地雷战精神饱含创新精神。”海阳市委书记刘宏涛说,“这深深融入海阳人民血脉,如今正推动我们进行产业转型。”
海阳是全国三大毛衫生产基地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毛衫加工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创新不足、没有自主品牌等原因,这一产业困难重重,企业数量由鼎盛时期的600家缩减为400家。
为走出困境,海阳首先从创新入手。2017年,市里投资5亿元建立毛衫产业创新园,在创新园内建设候鸟式设计师小镇,吸引国内外设计师进驻。现在海阳毛衫创意不断,每年研发新式样6000款。市里还推出一个创造性做法,利用地域名气注册“海阳毛衫”集体商标。“大树底下好乘凉,很多企业依靠地域品牌迅速做大。”海阳毛衫产业协会副会长杜军海说。此外,海阳毛衫还发展个性化生产、电商销售。目前海阳毛衫企业已发展到近500家,纺织产业产值超过150亿元。
“老辈们守住的家园,
要发展起来才好”
7月27日,赵疃村信号山下,我们拾级而上。77级台阶之上,地雷战纪念碑巍然耸立,“地雷战精神永存”七个大字遒劲有力。旁边陵园里,赵守福等十多位英雄长眠于翠松之间。没有了战火硝烟,一切是那么平静。
“在抗日战争中,海阳民兵誓死保卫自己的生存家园,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500余名,创造出以弱胜强、以土败洋的奇迹。”海阳地雷战纪念馆讲解员陈同英的话,回响在我们耳边。
“青山绿水,多美呀!”站在山上,赵文欣由衷感慨。“老辈们守住的家园,要发展起来才好。”顺着赵文欣指的方向远眺,记者注意到,穿村而过的一条柏油路格外显眼。
“那条路上也曾埋过地雷炸鬼子,也是条英雄的路。过去是土路,一下雨根本没法走。”赵文欣说。去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连片治理工程,村里修了3条柏油主路,出行方便多了。
路修好了,赵文欣又憧憬着利用地雷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现在省里已经批复赵疃地雷战遗址保护规划,抗日英雄故居修缮一期工程也已顺利完成,二期工程方案也已经出台,信号山遗址展示利用方案正在制订。下一步,将按照规划推进工作。”
现在,海阳市正挖掘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推进红色旅游。
一座新的地雷战纪念馆将很快建成。“新馆展陈面积近4000平方米,采用沉浸式、声光电等现代展陈形式,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海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林森说,为了丰富展陈内容,他们先后走访91个村,采访当事人或英雄后代830人,集中拍摄了13位老民兵英雄视频资料。
与纪念馆相隔10多公里的地雷战旅游景区,于2007年投资2.7亿元建成。这里是轰动全国的电影《地雷战》的拍摄地。这个偏居小镇的景区,去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地雷战旅游度假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杰说,他们还将不断完善景区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地雷战元素遍布海阳全市。在质地细洁的海阳金色沙滩上,七组158米长、7米高的地雷战主题沙雕巍然矗立。站在沙滩上,向前望,大海浪涛澎湃而来;回望赵疃村,历史回声隆隆不断。这里的人民不也这样吗?正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大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