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全家福,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团圆、幸福、甜蜜、温馨的美好瞬间。而这张渭华起义时特殊的“全家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这是一张91年前的照片(我们斟酌再三,还是没有把这张照片刊登出来——编者),图像已经有些模糊,但仍然可以看到:坐在这张照片中间的男子双眼紧闭,肢体僵硬,向一侧倾斜;几个人的服装各不相同,中间的男子穿着正式,后边站着的人穿着破旧。
照片中坐着的男子叫温济厚,照相时他已经去世。旁边抱着孩子的妇女是他的妻子,并用胳膊顶着他。站着的男子是同村人温志德,在后面拉着他的腰带拽着他。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后,共产党员温济厚被陕西省华县反动当局逮捕后枪杀。温济厚的妻子和温志德一起搬回他的遗体,给他穿上寿衣,从县城请来了摄影师,在村西头的小庙里拍下了这张阴阳两隔的照片。
温济厚是陕西省华县华州乡(今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露泽院西村人,1903年出生。他家境富裕,家里有几十亩土地,自己在华县七里寺小学(现柳溪小学)任校长。在魏野畴、王尚德等共产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经常带领师生向群众宣传革命的道理。1927年3月华县农民协会成立后,温济厚任县农协委员,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反对土豪劣绅,推动了全县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发动农民运动的同时,他大力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了中共七里寺支部,并担任书记。
1928年5月1日渭华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当局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5月5日晚,温济厚在七里寺小学紧急召开党支部会议商讨对策。由于叛徒告密,一群反动军警突然扑进学校,温济厚不幸被逮捕。在华县看守所,国民党县长和警察局局长亲自审问温济厚,并施以严刑,吊起来抽打,甚至用烙铁烧及全身。但温济厚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为革命献出了年仅25岁的宝贵生命。他在临刑前高呼:“共产党是斩不尽杀不绝的!”“共产党万岁!”
温济厚牺牲后,为了让儿子继承父亲的遗志,他的妻子给儿子改名为温念赤。新中国成立后,温济厚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8年12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向温济厚的家人颁发了由毛泽东亲笔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1928年5月初至6月底,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刘志丹、唐澍、许权中、谢子长等共产党人组织发动的渭华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方领导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反动统治,掀起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革命高潮,积累了开展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为革命斗争培养了大批干部。对于西北地区后来的革命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创建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这次起义中,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唐澍、政治部主任廉益民、军党委书记吴浩然、第一大队大队长赵雅生、陕东赤卫队大队长李大德和副大队长薛自爽等起义领导人壮烈牺牲,温济厚等3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赤卫队员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渭华起义的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信仰和忠诚熔铸而成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的一整套革命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光辉一环,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渭华起义纪念馆中的砖铺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全国独一无二,成为渭华起义的历史见证,激励着后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进。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为渭华起义纪念馆的题词:“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