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乔国桢:七次被捕 视死如归

2019-06-12 11:11:02    人民日报

   “我姐姐出生在监狱,我一辈子没能见父亲一面,唯一收到的父亲遗物,是他临终前交给狱友的一把小剪子。我们从小听母亲讲父亲的英雄事迹,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严格要求自己,我和姐姐不忘父亲的革命初心,做了一辈子人民教师。”烈士乔国桢的儿子乔石说,在教育子女时,他也一直将父亲的革命精神贯穿其中。

  乔国桢,原名乔如桢,1907年3月15日出生于陕西省佳县店镇乔家寨村。1924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乔国桢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回到陕西后被派往渭北地区做农运工作。他深入农村,走家串户,访贫问苦,帮助农民成立农会,使农民运动在三秦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农民亲切地称他“农运大王”“办好事的乔国老”。

  1927年6月,乔国桢被捕入狱,后被党组织营救。同年12月,到华县高塘民团开展兵运工作,组建农民武装,参加渭华起义。起义失败后,乔国桢赴河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后任中共井陉县委书记、唐山市委委员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29年12月第三次被捕入狱,越狱后回到天津,任中共顺直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在北平、天津、河北一带组织工人开展斗争。

  1938年乔国桢赴延安。次年到苏联治病。1941年回国后,在乌鲁木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工作。1943年被捕,关押在新疆第一监狱。

  乔国桢曾先后7次被捕入狱,受尽敌人的酷刑折磨,患上严重的肺病,仍坚贞不屈。他在狱中仍不忘为党工作,设法与狱中党组织取得联系,把自己所住的监狱养病室变成了联系全狱战友的联络站,并把自己历次入狱对敌斗争的丰富经验,写成万余字的狱中斗争意见稿在监狱里秘密传阅,向难友们尤其是年轻的同志传授在狱中秘密斗争和公开斗争的经验。他常对难友们说:“时间是宝贵的,只要我们活着,就应当学习、战斗。”监狱的恶劣条件使他的肺病愈加严重,难友们想办法买来有营养的食物为他补养身体,他总是把难友们的心意转给最需要照顾的人。1945年7月31日,乔国桢在敌人的迫害和肺病的折磨下逝世,时年38岁。

  2010年10月17日,乔国桢纪念馆在陕西佳县建成,是佳县“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新华社电 记者李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党章中“任人唯贤”规定的由来
下一篇:抗战精神: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