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参观故宫乾清宫前竖起的万寿灯。 |
4月2日,人民日报社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图为单霁翔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
繁花掩映故宫角楼。 |
开放面积超过80%,藏品展示数量成倍增长,每年接待境外观众300万人次……故宫以其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4月7日,故宫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落下帷幕。这场从农历腊月初一持续到三月初三上巳节的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首次复原了消失在历史长河近200年的天灯、万寿灯,通过文物展览、实景搭建、虚拟现实体验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宫廷年俗和传统节庆文化。据悉,1-2月份本来是观众参观的淡季,由于“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览的举办,故宫博物院参观人数同比增加了50%以上,尤其是前来参观的北京市民大幅增长。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掌门人”,7年间,单霁翔清理故宫违建、扩大开放面积、屡推精品展览、鼓励文创开发,推动开展故宫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提出了多项针对观众的人性化服务措施,让故宫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博物馆,成为人们向往、喜爱的文化殿堂。
让观众来了就不想走
从小在北京四合院长大的单霁翔,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最初接到任命“要来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时,他格外兴奋。然而,走进故宫之后,单霁翔的心情却是五味杂陈。“通过阅读资料、听大家介绍情况,我了解到一代代‘故宫人’为保护文化遗产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把故宫建设成了真正的世界级博物馆。但与此同时,也有几件事与我原来的印象反差极大。”单霁翔说,“一是故宫一半以上的区域都没有开放。二是186万件藏品,实际展出的不到1%。三是观众到故宫来游览,感受并不完整,大多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开放面积小、展出文物少、观众体验不好——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开展近5个月的调研后,单霁翔决心向这三个问题开刀。
由于故宫是用古代建筑当展厅和库房,这就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要用适合故宫特点的方式来进行文物保管和陈列。对于木结构建筑和众多文物藏品来说,越是封闭、堆积,就越不利于保护。单霁翔认定,“在做好古建筑修缮和文物清理、修复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扩大开放,用现代化的展陈方式将更多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
于是,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打开了,一件件沉睡的文物被搬出来,细心整理、修复,精致地陈列在展厅里。城墙开放了,午门、雁翅楼、神武门变成大规模的临时综合展厅,人们可以登上城墙,将恢宏的紫禁城尽收眼底。角楼开放了,原本堆放于此的24万块木质书版移出来准备展出,其中包括珍贵的乾隆版《大藏经》。故宫最大的库房南大库变成了明清家具馆。沉寂100多年的畅音阁重新演起了戏曲。
几年间,故宫的开放面积从不足50%到超过80%,藏品展示比例从不到1%提升至3%以上。“今年很多古建筑都修好了,我们计划将藏品展示达到8%,明年希望能到12%。”单霁翔透露说。
作为明清皇宫遗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院藏文物,同时也包括紫禁城的建筑和整体的景观。过去故宫有许多临时建筑,其中有的已盘踞几十年,既影响整体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单霁翔上任后,主导了全面清除临时建筑的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故宫博物院内135栋临时建筑全部腾空、拆除。与此同时,大规模地恢复传统景观,把沥青、水泥地面改成传统的砖和石材地面,把上千延米的绿地铁栏杆拆掉,把1750个井盖做平,让轮椅、婴儿车能安全通行,所有的灯杆都换成宫灯样式,晚上可以照明,白天也是景观。
“就这样一寸一寸的土地去修,一处一处的景观恢复。现在人们来到故宫,走进展厅是现代化的博物馆,出来就是美丽的花园庭院,休息一会儿再到下一个展厅观展。观众就会流连忘返,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单霁翔认为,好的博物馆应该是这样:人们一有休闲时间就想来,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让每一件文物都光彩照人
自从踏进故宫的那一刻起,单霁翔就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要保护和传承好老祖宗的文化遗产。每一件文物都是单霁翔的“心头宝”,他思索最多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文物“活起来”。
单霁翔至今仍印象深刻,上任之初去库房调研时,一推开门,看见一尊秦始皇兵马俑灰头土脸地躺在地上。“文物应该是有尊严的,不能就这样躺在库房里。我们要妥善地保管、细心地呵护,让每一件文物都光彩照人。”
2016年12月,故宫文物医院挂牌成立。这个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200人编制的机构,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在单霁翔看来,文物保护修复和医学类似,首先要用现代分析检测设备对文物进行“体检”,给出科学的“治疗方案”,再着手进行修复、保养。“有了文物医院,我们修复文物比过去更加精细、更加虔诚,修复的文物数量也大幅增长,可以满足新建展厅的陈列需要。”
单霁翔认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物,都是来自古人的生活,要想让它们“活起来”,就得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正因如此,展览不能是简单的陈列,而要通过故事化、情境化、立体化的呈现,揭示出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开发文创产品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有效手段。结合故宫的特色资源和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故宫研发了上万种文创产品,从文具、挂件到口红、服饰,从图书音像出版物到手机游戏,应有尽有。每推出一场展览,就有相关的文创衍生品问世,文创逐渐专题化、系列化。
故宫博物院设计“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方案时,提出了沿袭清宫旧制、竖起天灯和万寿灯的设想。研究人员经过不懈努力,根据文献资料和库存的模型、小样、构件,成功复制出天灯、万寿灯。
“天灯、万寿灯的复原,是故宫‘过大年’展览最大的文化创意研发。它们充满自豪地立在乾清宫前,每天迎接千千万万的观众。展览落幕了,我们不愿把它们打入冰冷的仓库,它们应该继续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以我们决定举行公益拍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文化创意产品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单霁翔说。
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客厅
作为中国最早被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的瑰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2017年11月8日,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夫人抵达北京后,第一站便直奔故宫,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的陪同下,参观故宫博物院。习近平指出,故宫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特朗普惊叹故宫建筑群的蔚为壮观,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深表赞叹。
“近年来,随着我们外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政要越来越多,故宫的外事接待活动也更多了。我们努力把故宫建设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客厅,让他们通过故宫的呈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单霁翔说。
从传统的三大殿到“年轻”的宝蕴楼,从畅音阁到故宫文物医院,故宫开放的区域越来越大,展示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2019年元宵节期间,故宫博物院首次开放夜场,125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参加了“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87家外媒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我经常跟外宾说,你瞧,故宫红墙黄瓦蓝天,这是三原色,用这三种颜色可以演绎出世界上任何色彩。我们的世界必须是绚丽多彩的,每个民族都有他们值得尊重的历史,都应该拥有他们自己向往的未来。”
故宫每年都有大量的展览走出红墙,走到世界各地。2018年5月,“让文物活起来——故宫文创作品展”在日本东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和安倍首相参观展览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虽然展览中没有一件文物,但故宫文化的魅力透过文创作品鲜活地表达,深深吸引、打动了海外观众。
单霁翔介绍,故宫的文化创意展已经走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走到韩国首尔,走到澳大利亚悉尼,走到新加坡,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故宫每年的参观人次早已突破千万,但还有很多人不能来现场参观。我们希望借助数字技术和文创传播,让故宫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通过故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