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96.5万人参加2020年度国考笔试 平均40人竞争1岗

阚枫    2019-11-27 14:26:03    中国新闻网

24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7个城市、927个考点同时举行。据国家公务员局的消息,96.5万人实际参加本次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0:1。

 

11月24日,考生在南京林业大学国考考点进场参加考试。中新社发 苏阳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96.5万人参加国考笔试 平均40人竞争1岗

 

2020年度国考涉及中央和国家机关86个单位、23个直属机构,共有13849个招录职位,计划招录24128人。从计划招录的总人数来看,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了较大幅增加。

尽管计划招录人数有所上升,但竞争依旧较大。根据今年10月26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2020年国考报名最终数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共有143.7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0:1。

不过,11月24日笔试当天,最终有96万余人走进国考笔试考场。国家公务员局24日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通过报名资格审核的考生中,共有114.2万考生考前进行了缴费确认、96.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为84.5%,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0:1。

国家公务员局介绍,今年,国家公务员局进一步加大诚信考试工作力度,加强宣传引导,会同教育、无线电管理、公安等部门维护考试安全,严肃考风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各地按照统一部署,扎实细致做好考务实施工作,共有10万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为考生提供考试服务。广大考生认真遵守考试纪律,诚实参考、文明参考,总体考试秩序良好。

 

图为11月24日,国考考生在南京林业大学考点等候进场。中新社发 苏阳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弃考现象依旧存在 超过47万报名考生弃考

从报名资格过审的143.7万人,到实际参加笔试的96.5万人,超过47万考生在报名后放弃了笔试机会。

其实,国考报名后的“弃考”现象近年来一直存在。记者梳理过去几年的数据发现,每年都有不少考生选择放弃考试。

例如,2019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为137.93万,缴费人数为108万,而实际参加笔试的考生数量为92万;2018年国考共有165.97万人通过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129.22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113.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而在2017年度国考,148.63万名过审考生中有98.4万人最终参加考试。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国考报名开始之际,国家公务员局发布《诚信报考 从我做起》的通知要求,提醒考生认真对待每一个招考环节,认真践行每一项招考要求,不轻易放弃、不轻易爽约考前承诺,珍惜机会,珍惜信誉。

此外,对于笔试之后的环节,国家公务员局还提醒,特别是进入面试以后,不要临时随意放弃面试资格和录用资格,以免错失实现职业理想的机会,影响其他考生权益和招录机关的正常补员需求。

 

图为11月24日,国考考生在南京林业大学考点进场参加考试。中新社发 苏阳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笔试成绩明年1月可查

在笔试结束后,考生还需注意哪些时间节点?

按照国家公务员局此前公布的招考公告,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研究确定各类职位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报考者可于2020年1月登陆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最低合格分数线。

根据公告,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的人选,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公布。达到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低于规定面试比例的招考职位,将面向社会进行调剂。调剂公告、职位及相关事宜,通过考录专题网站发布。

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结束后,招录机关通过考录专题网站发布报考者的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未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按照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的比例合成,其中,专业能力测试成绩一般不超过综合成绩的1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销售轻运营 健身房倒闭频现经营模式亟须改变
下一篇:携号转网,可以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