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食品安全早已不仅仅局限于食物本身,而是与整个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再加工等各个环节息息相关。不久前,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题日重点活动之一——“安全与环保——新营销通路的食品安全保障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这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论坛上,监管部门的领导以及相关食品企业和平台的食品安全负责人会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新营销通路下的食品安全保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司稽查专员陈谞指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广受关注,监管愈发重要。市场监管总局将始终按照对新业态包容审慎的原则,积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督促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指出,加强过程控制,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阳光化,是网络食品平台及相关产品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外卖:双腔双温配送箱包保障温度与安全
与传统餐饮不同,互联网餐饮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二是温度。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食品安全总监贾娅玲博士介绍了该公司进行的消费者线下模拟试验。通过小样检测,发现餐品温度达到70℃以上时,温度变化及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样本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凉菜类食品在超过2小时之后,部分微生物检测不合格。为了保证餐品的温度和安全,该公司对外卖配送箱进行了智能装备设计,目前应用的双腔双温配送箱包,能够在餐品配送时产生热力传导或温度传导的效果,保障食品安全。
大型商超:食品溯源必不可少
当前,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发展,各种创新形态对食品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考验。其中,食品溯源是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环节。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主任介绍说,6月底,已有23种商品进入了区块链平台,消费者将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商品二维码,即时查看商品的原料产地、加工所在地、储藏条件、保质期、所执行的国家标准等信息。
便利店:蓝牙温度计与GPS实时监控
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活,除了预包装类的长保质期食品外,短保质期的日配鲜食更是广受消费者的欢迎。如何通过便利店的创新实践与食品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保证食品安全成为关注的重点。
便利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席程缅女士介绍了相关经验。作为一家24小时便利店,便利蜂日常会销售一些热餐给消费者。热餐和餐饮不同,餐饮是从生到熟,热餐是从熟到熟,即先由供应商对食物进行完全热加工处理,再通过冷藏和冷链运输送达各个门店,销售时还需进行复热。
为了保证热餐能够安全、卫生且健康,在运输环节,便利蜂通过蓝牙温度计和GPS实时跟踪每辆车,进行24小时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确保食品安全。文/魏世平
原标题:这些保障食品安全的新技术,您不妨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