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电商“二选一”弊端凸显 怎么算账都是消费者买单?

吴涛    2019-07-11 16:36:00    中国新闻网

《电子商务法》自1月1日起实施,已满半年。本来应该规范的电商“二选一”问题却在这个年中凸显,为什么如此?难道真的无解?

电商“二选一”仍未走远

“618”电商年中大促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期间爆发的格兰仕被迫“二选一”问题现在依然没有结果。有网友甚至称,反而有种愈演愈烈的态势——毕竟原来那些年,“二选一”可能是行业公开的秘密,现在都开始公开互怼了。

天猫搜索“格兰仕”和“美的”,结果对比。截图

近日,中新网记者实测,在天猫首页搜索“格兰仕”,结果显示,商品第一排依然没有“格兰仕官方旗舰店”任何商品;但如果搜索其他品牌,例如“美的”、“三只松鼠”等,第一排商品基本都会有相应品牌旗舰店内商品展示。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律师麻策表示,如今电商行业确实存在类似“几选一”的情况,这是一种不合法、不合理的商业安排。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格兰仕怼天猫”事件舆论总体负面评价占比55%,多数观点认为天猫做法涉嫌垄断,并抨击其“二选一”的做法损害电商市场健康发展。

“正面和中性的评价占比45%,一方面部分舆论对该事件持观望的态度,等待监管部门对事件进行定夺,也有少数舆论认为天猫这样做无可厚非。”上述报告称。

多部门加码监管,网剑行动来了!

针对年中凸显的电商“二选一”问题,记者注意到,近来多个部门发声。

在“618”前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召开相关座谈会,禁止通过协议等方式限制、排斥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相关负责人均出席座谈会。

格兰仕事件后,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官网发声,“坚决反对电商平台利用优势地位强迫家电企业和各类商户‘选边站’或‘二选一’的做法。”

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6月至11月联合开展的2019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明确要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查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限制平台内经营者参与其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活动等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截图。

为何电商“二选一”难杜绝?

《电子商务法》实施半年,为何电商领域仍存“二选一”情况?

有分析指出,《电子商务法》实施后,虽然对“二选一”问题有了规范,但架不住平台一些软性的手段,这块依然处于灰色地带。甚至也有评论认为,“电商法难遏‘二选一’”。

记者注意到,目前电商平台因“二选一”问题强制企业关店行为基本消失,但是对于“流量为王”的时代,平台依然可以通过“小动作”,例如限流等手段,强制品牌 “二选一”,毕竟流量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销售量。

据格兰仕公开的资料显示,在“618”期间(1日至18日),格兰仕官方旗舰店流量同比下滑41.05%。

格兰仕公布的天猫旗舰店流量下滑数据。

麻策称,电商“二选一”,其本质是为了争夺稀缺的优质商家资源,并试图挤压竞争对手平台的商业空间,最终迫使消费者转向商家生态更为丰富的电商平台。

最后都是消费者买单?

看似“二选一”是电商平台和品牌企业的角逐,但实际侵害的却是消费者权益。

不少网友指出,“如果某种产品被某一个大的平台垄断,要买该产品只能去某一个平台,那么平台岂不是可以随意抬高定价,贵的产品还是消费者买单。”

中国家电协会认为,这一问题如果放任下去,最终会伤害中国家电制造产业,也必将损害消费者利益。

记者注意到,之所以有强制“二选一”,和电商平台的扣点有莫大的关系。因为每家电商平台扣点不同,有的5%,有的1%或2%,所以品牌方想保证一样的盈利,在各个平台上同一种产品售价不同。

“在哪家平台售价贵,平台肯定不愿意呀。” 有业内人士向中新网记者透露,这时商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保证利润,将各个平台商品统一抬高至最高价;要么就是‘二选一’,只在某个平台上卖货,没有价格对比就没有伤害。而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消费者吃亏。(完)

原标题:电商“二选一”弊端凸显 怎么算账都是消费者吃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观察类真人秀:社会价值的情感表达
下一篇:“家门口的银行”为何出现关门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