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高职扩招引发中职教育“蝴蝶效应”

2019-06-24 10:20:38    中国青年报

高职扩招百万,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浪潮很快便扑向我国1万余所中职学校。

与普通高中教育以学历教育为重点不同,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要培养出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计划不超过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5%的比例安排。可以说这一规定,限定了中职生的升学比例,也更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

今年5月公布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允许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这意味着,中职生的升学大门被完全打开。

这会对中职教育产生怎么样的“蝴蝶效应”?如果大部分中职生选择继续升学,那以就业为主的办学导向与办学实际是否冲突?若中职教育转变为升学为主,是否和普通高中的办学功能、培养目标上出现重叠,进而“普高化”——这也成为业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就此,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中职学校校长。

高职扩招将拉升中职吸引力?

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技工学校数据由2017年数据替代)共有学校1.03万所,比上年减少331所;招生559.41万人,比上年下降3.95%;在校生1551.84万人,比上年下降2.55%。

中职教育规模“滑坡”并不是偶然现象。记者注意到,2012~2018年间,中职一直存在“双减少”现象,即全国中职在校生总体规模持续减少,中职学校数和校均规模持续减少。

究其原因,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志晶分析,近10年来,普通初中在校生总体规模呈快速下降状态,但普高在校生规模则呈相对稳定,换句话说,初中生源的“负增长”主要由中职“承接”了。此外,在适龄人口递减背景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持续上升态势,并对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强大的拉动效应。但这种拉动效应在中职升学率较低的情况下,主要传导给了普通高中,从而对中职规模发展形成了某种“抑制”效应。

“在‘少子化’的趋势下,人们愿意也有能力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由过去的义务型转变为自主型多元型,并且对教育的预期也更高。”于志晶表示,从高中阶段教育升入大学的普职两条主要通道中,普通高中高考的录取比率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达到90%以上,而中职升入高职的比例为35%左右、升入本科高校的比例仅为5%,所以,更多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倾向进入升学机会更大的普通高中。

而此次高职扩招,取消了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且允许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对此,河南驻马店农业学校校长王新华认为,中职学校的招生将会有新突破。

王新华表示,以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的计划非常少,学校每年升学的比例不会超过20%。高职扩招以后,中职学校会在招生宣传、新生入学教育等方面会大力宣传国家的扩招政策,这对市县级职业学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因为学生升学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尤其“对那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又渴望读大学的学生和家长来讲,选择通过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深造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高职扩招有可能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乃至职业教育的看法。”在河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史文生看来,以往由于中职学生直接就业,社会及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是以中职教育为主。高职扩招以后,中职毕业生大部分升入高职,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将主要放在高职上。而高职教育的培养质量较高,社会认可度较高,从而将使得整个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得到提升。

中职教育必将走向以升学为主?

当然,高职扩招的影响远不于此。史文生认为,此前中职教育并不更多地鼓励中职毕业生升学,而且在一些方面限制了中职学生继续升学。而此次高职扩招取消了比例限制,可以让更多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让中职学生成功成才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在史文生看来,这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和产业发展,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面临一些新问题,一方面我国产业转型,未来的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毕业生所掌握的技术技能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基础性的技能岗位逐步被机器人所取代,中职毕业生的适应性就业岗位将会越来越少。

“教育普及的层次随着经济发展会越来越高,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段教育再走向普及高等教育,以前十四五岁就工作了,现在社会并不需要童工。另外家长也不急于让孩子赚钱,更希望孩子在学校多学几年,企业也更需要心智成熟、技能熟练的员工。”浙江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余雨生认为,中职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必将走向以升学为主。

史文生告诉记者,在现实的情况中,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已经达到40%以上,个别地方达到60%以上。“中职教育内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深造,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大部分的地方,把中职升学人数作为就业的人数来进行统计,这样才有了中职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

在余雨生看来,技工学院也在走升学路线,目前的技工学校大多在办技师学院,生源自产自销,而扩大中职升学也必然成为发展趋势,并且“有一些技术技能人才‘宜早培养’‘宜长期培养’‘宜贯通培养’,如幼儿教师、护理,以中职为起点贯通培养更加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对此,史文生也有同感。“文化知识需要积累,技术技能也需要积累,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路径来看,中职学生比普高学生在技能基础方面有优势。高职扩招给中职生技术积累提供了好的上升通道,更有利于他们经过高职学习后成为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他认为,中职生进入高职乃至应用型本科深造学习,可更好地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有利于更多地成为高技术技能人才,乃至成为大国工匠。

升学与就业是否冲突?

那在这种背景之下,高职扩招也促使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进行新思考。

正如史文生所关注的,一方面如果中职教育继续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大部分中职学生并没有就业,而是继续升学了。我们将如何面对中职教育的办学导向与办学实际的不对应?另一方面,中职教育从以就业为主转变成为以升学为主,和普通高中的办学功能、培养目标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叠。我们将如何处理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结构性关系?

在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理事长刘品生看来,从本质上,这个问题可归结为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与职业性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适应性与针对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不能笼而统之地回答,而是要区别对待。以就业为导向本身没有问题,区别在于直接就业,还是分阶段的间接就业”。

“高质量就业有赖于更高质量升学,高质量升学能够促进高质量就业。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中职学校要努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使之获得更好的职业前景,中职宗旨就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而不是直接就业。但是,实现高质量升学是高质量就业竞争的主要指标之一。”余雨生认为,高质量升学和高质量就业可以统一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是说,能否实现高质量升学和高质量就业,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王新华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就业依然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升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要做的就是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政策,调整教学计划”。他认为,接下来中等职业学校要更加重视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升学打基础,为高职高专选拔人才打基础。同时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尽快完成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在知识、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融合提前对接。

“中职与高职之间‘立交桥’的搭建也会让中职与高职在人才培养方面交流更多,联系更加密切,进而促使中职学校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中高职技能培养和理论教学的无缝对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陈有钧表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庆玲 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乱象不容小觑 短视频带货不能靠“抖机灵”
下一篇:"不用充电的电动车"即将登陆中国市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