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多元化动力时代来临 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将长期并存

杨忠阳    2019-05-29 22:05:36    中国经济网

□ 单一的驱动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多元市场需求,传统动力、混合动力及新能源动力多元并存成为必然,各动力系统之间相互包容、相互融合

□ 虽然汽车动力市场由内燃机动力向多元化动力转变是大势所趋,但传统动力系统依旧在当下和未来较长时期内占据主导位置

□ 业内预计,到2035年左右,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市场竞争力相当

由中国汽车报社主办的“中国汽车动力技术交流会暨首届中国源动力颁奖典礼”近日在北京举行,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包括潍柴动力WP13柴油发动机在内的11家企业的13款汽车动力系统获得首届中国源动力奖。

业内专家认为,在“电气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产业变革背景下,“双积分”“国六排放”“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动力”“增程式”等新技术、新政策将从不同角度推动汽车动力市场进化,全球汽车动力系统正步入“多元化”发展时代。

天津大学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姚春德介绍了现代内燃机的主流技术特点,同时梳理了内燃机技术演进的历史。“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内燃机技术与以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可变压缩比、停缸技术、均值压燃技术、缸内喷水技术等技术日新月异。”姚春德表示,未来电气化和燃料多元化将赋予内燃机强大的生命力。

“内燃机技术进步远没到终点,汽油机热效率有望增长到60%,柴油机有望增长到80%。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将长期并存,业内预计在2035年左右达到市场交汇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表示,在传统动力系统依旧占据主力位置的当下,当前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动力系统、增程式动力系统正不断崛起,汽车动力市场由内燃机动力向多元化动力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针对“究竟谁会成为中国车用能源终极目标”的争议,闫建来回应,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目标从跟随性发展向引领性发展转变,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的目标之一,氢燃料电池同样是目标之一,多元化动力系统并行,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和新驱动力,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是确保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氢的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锂电池的130倍。”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看来,氢能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能源突围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统动力、混合动力及新能源动力系统多元并存将成为必然。”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迅猛,但目前发动机仍占据汽车动力系统的主导位置,内燃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热效率,挖掘效率和性能潜力。当下和未来较长时期,将继续承担节能环保的重任,要对内燃机市场充满信心。“此外,要强调的是,传统动力、混合动力以及新能源动力之间,是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关系。”辛宁说。

“纵观中国汽车动力演变史,市场和政策两大驱动力贯穿始终。”辛宁表示,随着用户对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油耗法规和排放标准也越发严格,单一的驱动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如此多元化的需求。“迎接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动力装置选择,是广大汽车企业和动力系统供应商不断努力的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数据观察:2018年互联网募捐平台募集善款31.7亿元
下一篇:“蓝天”行动即将展开 重拳整治专利代理业违法违规行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