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公民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但考虑到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技术的发展需要兼顾他们的需求
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网上预约挂号、移动支付……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愈发便利。在大多数人享受互联网科技的同时,也有部分社会群体一时跟不上生活的步伐。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原本便利的技术反而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受地域、能力、素质等限制,人们对互联网科技的接触范围与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造成了机会不均。其中,老年人是主要群体。老年人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并不高,一些老年人即使有智能手机,也只是使用基本的电话功能,不会使用移动互联的信息化应用,不能获得基于信息化的各种服务,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伴而生的个人信息泄露、新型诈骗犯罪等安全隐患也往往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上。
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公民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但考虑到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技术的发展需要兼顾他们的需求。全社会要从思想观念、知识普及、市场模式、群体培育、路径保障等方面保障这部分人群不被边缘化。
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努力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利用。要避免对不熟悉网络的群体特别是对老年人的数字排斥,从公益角度出发,着力建设健康平等的智慧社会。政府应当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信息化服务作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依托现有的行政办事服务大厅、文化站、图书室等场所作为城乡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标准的信息化服务,降低他们使用互联网服务的技术障碍。
民生类的信息化工程也应当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不能让数字屏幕成为提供服务的唯一途径。在医院、银行、电力等服务领域要保留一定数量的人工窗口,兼顾各方需求。此外,还要明确对“拒收人民币”等行为的处罚标准,以立法方式严禁商业机构取消现金购物。在服务信息推送上,也要关注老年人需求,不盲目追求“无纸化办公”。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创新老年人互联网服务商业模式。平台服务中的基本服务由政府机构提供,包括常见的服务信息查询与发布、信息交流等,无需支付费用、无需注册就能享受到基本服务。在此基础上,由相应的公司为老年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服务,诸如在线门诊挂号、事项代办等。未来网络平台还可以实现增值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付费定制化服务,以商业模式创新解决老年人互联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