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知识网红”凭专业知识崛起 改变网红价值取向

2019-02-28 11:24:59    光明日报

原标题:“知识网红”崛起改变网红价值取向

【文化评析】

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红人也在各行各业陆续出现。近日有媒体对“知识网红”的导师约见用户数、各专业领域可供选择的话题和行业分布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为人们了解这一网络群体提供了参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和利用,也经历了从最初的获取信息、聊天、娱乐到现在追求专业知识指导的过程。在以知乎为代表的一些网站的推动下,“知识网红”与近些年出现的医生网络问诊、网络培训学校等,都属于凭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范畴。

“知识网红”的崛起,一方面是由于其独特的知识特质与身份符号、经验积累,他们满足了受众对于情感、工作等方面专业知识的需要,因而受到大众追捧;另一方面则是借助网络推手的宣传造势和传媒效应,“知识网红”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知识网红”反映了当前社会不同行业之间合作不断加深、专业分工日趋细化的趋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网络红人现象出现已有多年,如当年的凤姐、犀利哥等,大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未给网络与现实社会提供多少正能量,人们大多抱着新奇、戏谑的态度围观,而“知识网红”的出现改变了网络红人的单一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网民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仅仅关注娱乐明星、体育赛事、影视作品,而是有意识地将互联网作为自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但倘若仅凭这些知识变现网站上的“知识网红”而推论出中国已经进入学习型社会,显然为时过早。年初某调查机构发布的《2018中国人读书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人年均阅读量为5.5本纸质书,比2017年增加了1本。而2011年韩国、法国、日本、犹太人的阅读数量分别是11本、20本、40本和64本。尽管中国人阅读量近几年略有提升,但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依旧差距较大。

也许,“知识网红”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民众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之后,开始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知识是人类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增长智慧的核心要素,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发展动力、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知识网红”,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围观,更不能只是消费,更加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将对知识的需要和自我的完善、国家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萧伯纳曾有名言:“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更可以作为警醒。 (作者:龙其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化课成绩要求提升 艺考不再“易考”
下一篇:一个人的“拍卖会” 除了受骗者都是托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