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生活时尚 > 正文

原研哉:通过自己设计的作品 让人们感到一种觉醒

2019-10-17 11:24:33    北青报

  10月9日下午,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来到清华大学,在清华大礼堂带来了一场“新游牧时代和传统的未来”的精彩学术讲座。

  离入场还有半小时,现场排的队,从正门拐了两个弯拐到了侧门。进入会场,安静有序座无虚席。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原研哉从日本的传统审美讲到“無印良品”的理念和动向,还分享了他近年的热点项目“HOUSE VISION”“JAPAN HOUSE”以及他亲力打造的“低空飞行网站”。

  讲座后,原研哉在后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他满头银发,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他语速轻快,抑扬有力,兴致高处,边笑边打手势,温和可亲。

  对目一望,只是点点头,心灵的沟通已经实现

  中国读者第一印象似乎离不开原研哉“无印良品”之父的标签。2002年他接手“非奢华、非低廉”的无印良品,发展迅猛。从当时的2000种品类增长到5000种,直到的7500多种,原研哉说除了思考如何发扬光大,他一直秉持了日本审美:空的理念。

  什么是空的理念呢?原研哉做了生动的解读。古代日本人认为神明会在山上、在田野、在海中,甚至浮游在空隙中,无处不在。“比如说拔起个大萝卜,萝卜的下面可能就有神;一粒米上可能就会住着7位神。”人们去神明那边拜见是不可能的,那怎么跟神进行交流呢?“人们把四根小小的柱子竖起来,在顶端用绳子相连。不是说神一定会到这个空的空间,而是可能会进入这个空的环境。在这样的结构上再架一个屋顶,实际上就是神社的由来。”人们认为空的神社中会有神明的存在,在这里祈祷,用心灵跟神明进行交流。“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原研哉说,这种“空的理念”有别于西方simple(简洁)的概念。很早之前的王朝文化利用复杂的图案彰显皇权的威严。皇权终结后,社会的主人换成普通大众,所有这些物品的设计不必要再彰显威严复杂,而是需要集物、型以及功能于一体的更加具有合理性的结构。150多年前西方诞生了simple的概念。300年前日本在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后,设计出来非常简洁的物品。

  他指着一幅地图,地图上日本列岛远离欧亚大陆,他再把地图翻转90度,“想象一下,就像是玩老虎机,铁球从各个不同的国家不停掉落下来,一直降落在日本。能直观感受到日本受到全球的影响,包括罗马的、印度的,当然还有中国的。”

  他把目光拉回日本,15世纪左右日本发生内战,物品被盗、神社被破坏。当时的将军足利义政隐居在小山村有很多反省,从他隐居的场景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就开始重视极简的风格。“从看似什么都没有的空间蕴生出新的审美,也是极简的原点所在。”空的理念体现在日本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插画、建筑。“无印良品的极简风格正是基于这样的空的理念”。

  无印良品在乌尤尼盐湖拍摄的一张海报广为人知,空灵、干净,如海报这般的“空”也体现在产品中,会令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实际上,无印良品却从不做解释,为什么呢?原研哉微微一笑,“对目一望,只是点点头,心灵的沟通已经实现。看似是极简,实际上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了非常多的努力和探索。”

  当人们看到世界很多大品牌时,似乎能听到一种声音:“赶紧喜欢我吧。”无印良品却并非如此,它告诉人们,“我是有用的”。原研哉指着两张图进一步说明,“这把是德国刀,非常精良,刀把刻好了手握的指印;这把是日本刀,刀把部位没有处理,它完全依赖于使用的人的技术。”

  越国际化,就越会激发本土化

  作为全球知名的设计大师,原研哉自己最满意的项目,要算2000年创生出的“RE-DESIGN”展,他把日常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物象,包括设计,向公众展示,让公众更加了解设计,了解设计是如何改变生活的。

  和一些更著名的设计项目相比,“RE-DESIGN”也许并不像茑屋书店、羽田空港等等那么为人熟知,但却好像是他做设计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原研哉认为做设计是新的东西代替旧的东西,设计出来新的东西一定要好于旧的东西。通过这个展览,一些习以为常的旧东西通过设计师的努力,创意,探索,以新的形式展现。虽然有时“经过设计的东西也许并不比新的东西更好”,但他认为“激发人们重新认识,产生新的启迪”是这次展览最大的意义所在。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设计,原研哉毫不犹豫地说是“关注事物的本质”。

  走进北京无印良品酒店,前门大栅栏,很多人会发出“细节决定成败”的感慨,插销的木板盖,休闲房里的烫熨台,不输于豪华酒店的品质,也体现了他追求事物的本质。

  时代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着手打造自己的家居环境。原研哉一直没有停止思考未来家居的发展方向,并且很快投入到行动中。去年他联手建筑师、设计师在鸟巢打造的“HOUSE VISION 2018BEIJING EXHIBITION—探索家生活大展”上,“谁都没有见过的建筑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他认为围绕家居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展开,关系到能源、家居、移动、养老等等,并且中国在巨大的变化中,交杂着巨大的可能性。“海尔与张永和联手打造的小小院子用玻璃分割可移动的空间,配合了无人机的使用。华日家居联手青山周平打造的像木盒子一样的家,相邻的空间能够共用。在房价高昂的地方,如果有这样的家,很多年轻人都会愿意去住。”

  “中国的无印良品正在从单一的服装拓展到紧密贴近我们家居生活的设计。”他用三维动画展示了无印良品最新打造的“阳之家”,没有柱子没有墙壁,全部用家具来分割空间。“门可以彻底打开,把带脚轮的餐桌拉到室外。每件物品、每件家具都带有收纳空间,整体就会有一种紧凑感。”原研哉说这样的探索正在进行中,“类似的家居做成十栋,就是一个小的酒店。”

  近几年原研哉的步履不停,他先后在纽约、圣保罗、伦敦做了JAPAN HOUSE展。日本的传统工艺师、艺术家也加入进来,让那些对日本有初步了解的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圣保罗的外观是由隈研吾设计,开幕式上东京的鲜花艺术家东信请当地人骑着单车戴花环绕全城。坂本龙一、三宅纯等日本的音乐人和著名艺术家也赶来现场,展示自己的理念。很多本土化的东西精心企划之后,开幕的时候受到现场7000人的热情呼应。”

  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向国际化发展,原研哉深有体会,“越国际化就会越发感受到本土化的重要。国际化和本土化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国际化越发达,越会激发本土化的发展。”

  做设计,有点误打误撞

  设计并非是原研哉最初的梦想,“小时候学过剑道。之后从小学到高中画了很多年油画。”考上武藏野大学后,“开始也是懵懵懂懂,偶然的机会,大学教授觉得我有美术这方面的才能,就把我拉过去了。”原研哉笑言,“有点误打误撞的感觉。”

  他甚至打趣地说自己“中学时代是文青,特别喜欢读小说”。一度非常喜爱历史小说,尤为偏爱日本人写中国的历史小说,比如说历史上去辅佐王的一些名臣、将军等等人物传记。他还喜欢一个人到处走一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到了大学他开始积极涉猎很多领域的书籍。现在则是“慢慢把阅读的时间转入写作”,他认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跟语言和文字打交道。“设计师的一个使命所在,就是通过自己设计作品的形态去让人们感到一种觉醒,激发人们一种新的认识。语言也具有这种功能,现在我更多的会用语言和文字把自己的想法描述、再现出来”。

  在原研哉步入设计领域之初,石冈瑛子给了他很大的冲击和震动,之后他的设计创造都很受其影响。“石冈瑛子对品质的追求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她主张‘如果你不以这种姿态对待设计的话,你就根本拿不出高品质的作品’。”

  原研哉最崇拜的还有一位日本的雕刻大师,“他是混血儿,受过西方很好的艺术教育。他不光在东西方融合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且会在设计上加以可视化的展现,我非常敬佩他”。

  日常生活中的原研哉“非常多地处在移动状态”,他也非常享受这种“置身于异国文化,越发能体会到日本文化不同”的状态。看到一些新的建筑作品,一个餐馆或是一个酒店,那些跟日本不一样的地方使他能获得很多启示,他笑称,“在家里无非就是看电视、写文章、睡觉”。

  经常往来于中日两国之间,原研哉对中国设计环境的变化有切身的感受:“中国国内设计商业的推进速度非常迅猛,这给中国的设计师们带来很大挑战。看起来他们的机会很多,但同时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日本单一产品制造趋于非常稳定的状态,设计师有基于日本文化理念独特的东西,竞争程度要弱一些。”他认为中国现在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在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这也是日本或者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在中国做得非常好、得到认同的原因所在。”

  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让他别有感触,“去年过来还是一种颜色,今年过来很多不同颜色。”他试着贴近设计思维,“是做出大众领域可以接受的设计,还是做非常具有特色的设计?这里面就有可研究和探讨的东西。中国设计发展的步伐需要跟上商业发展的速度。”

  “日本桃山时代的绘画,能看出得益于中国古代的南宋文化,可以让人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原研哉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他同时认为一些精髓的一定会被挖掘出来得到再生。“不妨看看新加坡,他们也在发掘传统文化历史上付出了很大力量。不过我到新加坡的时候,感觉一些东西很快就会看腻。中国很多传统的东西就不会看腻。”他认为从长远、从整体来看,中国很多地方还是领先的。“比如说书籍、文物等等,拿在手中就会感觉到中国历史的存在。”

  “低空飞行”,设计师为什么做观光业

  年过六十,原研哉却搞了一件大事情:自己运行了一个“低空飞行网站”。这个刚刚上线不久的网站,登载了十几个有着浓郁日本风土特色的地方,每一处不为人所熟知的景物,从选定、拍摄、动画以及文字都是他个人完成,还热情地“每周写微博去介绍各个地方的特色”。

  “低空飞行”是为区别于高空云端之上的景观,他希望更多人能够眺望超低空的地面上、海面上的风景,“坐船行驶在濑户内海,去感受闲静、安静的日本风格”,在这个名为“tei-ku.com”的网站上,能看遍日本深处的细节。

  这件事看起来和设计无关,原研哉却费尽心思去保证每一处地方的独特和精确。他希望通过自己之手让人们认识到日本的美,认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目前在日本产品制造转化为价值创生的过程中,观光会起到重要作用,如果简单地认为入境人数越来越多是目的,那么日本的观光业会不断地倒退。”正是日本产业化面临衰退,日本设计没有新意,没有更多的方向和潮流的状态激发了他,“这样也许会在整个设计界产生新的波澜”。

  各环节都由自己动手,会不会感到吃力?原研哉笑言体力上倒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难点是日程、时间上的调整,到一个地点去拍摄可能一下子就需要三个整天,“在时间调整层面上确实付出了自己的辛劳”,他挥挥手笑了笑,“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大刀艺人,手里面同时有一百个球在空中抛起来,接住。”

  去勘察、拍摄、制作、附文介绍,他对这些事乐此不疲。他指着一张照片,“这地方可以容纳二十个棒球场,但只有一处居住休闲的空间。居住场所由非常古旧的民宅改造,在冷热水、温泉方方面面做了很多探索改造,食材也产自周围的地方。这让我想到,如何去挖掘和发现传统之中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未来原研哉有一个非常大的梦想:打造酒店,这个酒店区别于单纯的居住、用餐,是行者最终的目的地,也是当地风土人情集大成之所在。“这样的启动,也会给未来合作伙伴一些讯息:如何去引领接下来的观光产业。”

  他觉得设计师重要的使命并不是单纯去设计平面的标志,而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展现。“新的创意打造新的未来,是每一个设计师的思考”。

  假如重来,可能会成为生物学家

  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作为日本设计中心的董事,原研哉一直任教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全球知名的设计大师如何教授学生呢?“大一时努力把学生脑海中固有的对设计的概念打碎,重新树立什么叫设计。大二时,教给他们一些设计的方式方法。到大三大四的毕业设计,会跟学生一起去命题。”回到教师的身份,“我也要努力去完善自己教师的职责”。他认为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设计一个课题,如何去引导他们拿出一个让人感到惊喜的作品,“这个过程中的课题设定、流程设定,很显示一个教师的水平。必须要好好去琢磨。”

  在教学中他有个特别的感受,“在大学面临的问题,其实在社会上的企业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面对这些并行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它,很多时候是跟学生共同进步成长。”

  多任务进行时,如何让自己的设计保持敏锐度?原研哉笑了,“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桌子收拾得一尘不染,但这个过程中你的创意会随之一起消失了”。他的习惯是桌上放着很多很多设计方案,里面有平面的,房地产的,各种各样。也许都是在中间的未完成状态,但这些片段往往就会让他突然产生一个灵感。

  原研哉认为作为设计师要有一个欲求: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关系到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这种积极的意识要一直存在,不要拘泥于一些小的窄的范围。这样的话,你所涉及的具体工作也会越来越广”。

  做设计是否要走在时代前沿?原研哉并不这样认为,他甚至认为“如果设计之路有主干道、支干道的话,自己则一直走在支干道上,几乎没有追随者”。在他看来,一些旧的、被人们忽视的东西经他设计转换之后,给人一种错觉:让人们感觉到这是一个崭新的理念。“如同跑步比赛,在环形跑道上,跑在最前面的人超了一圈之后,仿佛跑在最后面的人成了跑得最快的那个人。”

  假若重启人生重新选择,原研哉笑言自己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生物学家,“我很喜欢观察生物,特别是海洋生物。海边的小小的生物都会用显微镜看一看,查一查。”

  看着在座的年轻人,他语重心长,“人生漫长,不必太在意年轻的时候必须要成功。人生设定一百年的话,假如你四十岁成功了,但之后还有长长的六十年要走,也许还会走向另外一条道路。步入中年,人生也有很多的可能性。”(李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职场信用信息,怎能想卖就卖?
下一篇:H&M同时撤出前门王府井 快时尚频频关店谋求转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