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岳汉旺家的日光温室内仍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颗颗圆溜溜的人参果挂满了枝头,很是诱人。
“最近几天,每天都有五六百斤人参果从这里采收,销售到周边大城市。”岳汉旺和家人停不下手中的活儿,咧开嘴角笑成一朵花。
今年52岁的岳汉旺是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跃进村人。玉门位于河西走廊西端,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为发展绿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谢宗成介绍,经过多年发展,玉门逐渐培育出了人参果、枸杞、韭菜、辣椒等一批规模大、品质优的特色农产品。过去由于知名度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流通体系缺乏等因素,这些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销售大多以商贩收购和农户零售为主,好产品却卖不出好价钱。
谢宗成说,近年来玉门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农业下游畅通作为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重建农村供销社体系;组建专门的农产品流通团队,先后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考察,对接市场;发展电商企业,线上线下相融合;改建提升传统农贸市场;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通过这些“组合拳”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流通业态,让“小农户”拥抱“大市场”。
玉门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玉门当地农户、合作社、企业等与外界各类客商共签订农产品订单和农业产业项目58个,涉及玉门市及省内外各种特色农产品113个种类的287个产品,签约金额达23.6亿元,全市65%以上种植面积实现订单化种植,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在有效破解农产品“卖难”的同时,当地政府还严把农产品安全质量关,积极申请国家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玉门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已有28种,种植面积34万多亩,注册商标117个,祁连清泉人参果、赤金沁馨韭菜、花海赢瑞辣椒、“紫龙珠”葡萄等多个农产品都成为当地叫得响的“拳头”产品。
“客户就认准了我们这个牌子的人参果,牌子打响了,消费者吃得放心,我们卖得也有信心。”岳汉旺说,今年他参加了当地举办的农产品订货交易会,自家种植的3个大棚的人参果全部按照订单种植,不仅畅销陕西、青海、新疆等周边省区,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为销路发愁了。
与此同时,近30家省市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围绕枸杞、果蔬、饲草、乳制品等开展烘干、储藏、精选、包装等各类加工业务,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