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戈壁人参果生产基地的日光温室。
玉门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敦煌种业戈壁农业产业园区温室里,菜农正在管理樱桃西红柿。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核心阅读
广袤农村千差万别,资源禀赋不同,现代农业注定不能一个模式包打天下。
西北许多地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如何突破资源约束的共性问题,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甘肃酒泉市盘活戈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闯过技术关和市场关,平衡好生产和生态的关系,给这类资源制约地区发展高质量农业带来启示。
难以相信,这是曾经“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滩!
走进甘肃酒泉的一个个戈壁农业产业园,仿佛置身日光温室博物馆——装配式钢架大棚里,韭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鲜嫩水灵,菜农们正忙着采收装车;智能连栋温室内,火龙果、无花果、莲雾等南方果树生机盎然,一套套高精尖设备令人眼花缭乱……
戈壁荒滩怎么长出瓜果蔬菜?设施农业有没有钱赚?生产和生态如何平衡?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一探究竟。
向戈壁要空间
发展生态设施农业,亩均效益增10倍
肃州区银达戈壁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里,一排排西红柿秧苗两米多高,一打听,这还是掐头控制了长个呢!仔细端详,一棵西红柿从上到下,左右结果,足足有7层,一层能摘两斤多果子。
肃州区银达镇农林站站长李凯介绍,产业园共有1350座日光温室,80%种西红柿。“一个棚收1.2万斤不成问题,产量比普通高1/3,质量也更好。”
“活好干,种地轻松,想不到荒地变成了聚宝盆。”54岁的银达镇六分村村民葛明科说,这里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过去种啥啥不长,村里人过去一直受穷,发展戈壁农业,让大家看到了前景。如今,老葛在园区经营着8个温室大棚。他掏出手机展示,“现在手指一点,卷放帘几分钟就能搞定。”
除了蔬菜,园区里也有不少新鲜玩意——有农户把火龙果、莲雾、百香果等热带水果种到了戈壁上,效益不错,香水柠檬卖到了30元一个。今年春天葛明科尝试在大棚里种葡萄,刚摘下来就被抢购一空。
“发展高效农业,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李凯说,尽管酒泉水土资源紧缺,但换个脑筋,劣势也能变优势,这儿的戈壁荒滩可富裕着呢!统计显示,全市可利用的戈壁荒滩达1.7亿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近2/3。
“戈壁滩不适宜传统耕作,但不少耕地上干不了的事,这里却有优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蒋卫杰说,戈壁滩面积辽阔,集中连片,适于规模经营;石头多,就地取材,温室造价能省一大截;戈壁滩每天有长达14个小时的光照,昼夜温差达20多摄氏度,种果蔬产量高、品质好。
“戈壁农业扩展了发展空间,也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酒泉市农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国森介绍,全市戈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万亩,每亩年纯收入2.5万—3万元,是大田种植的10倍左右。
祁连清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了玉门市,投资3.5亿元发展人参果。走进温室大棚,人参果并不是长在树上,一棵棵绿色秧苗攀着绳子笔直向上长。
“果子喝祁连山雪水长大,甘甜爽口,风味独特!”公司总经理马守东介绍,清泉乡灌溉用水来自积雪融水,纯净无污染,戈壁土地适合发展绿色、有机农作物。
除了品质好,还能错峰头。“冬春季上市,能避开云南人参果上市期,抢占北方水果稀缺期。”马守东说,戈壁温室里,种一茬能采收4次,棚均收入达4万多元。
冲着戈壁滩独特的资源优势来的,不光祁连清泉公司,酒泉开工建设了90个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敦煌种业、巨龙集团等35家龙头企业、49家合作社和7000多户农户投身其中。短短几年,酒泉戈壁生态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地域特点突出、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发展之路。
科技突破资源制约
浇水按滴算,果蔬种在“枕头”里,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戈壁荒滩搞农业,缺水是头道难题。
“节水是唯一出路。”酒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生军说,戈壁缺水,是结构性短缺,黑河、疏勒河、讨赖河、党河都流经境内。关键要大力发展科技节水,破解水资源瓶颈。
酒泉一手兴建水利工程,调水引水。一手推广节水技术,制定15项戈壁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让节水滴灌、水肥一体等集成新技术落户,发挥每滴水的最大效益。
在敦煌种业的智能连栋玻璃温室,种菜像种花一样精细。“给水量是按滴算的,每棵作物都有专属的喝水档案。”公司生产二部经理王凯介绍,水肥设备根据作物生长数据,结合环境自动调节给水量。科学种田,越种越甜,这里产出的有机番茄一斤卖到7块钱。
如何在保护基础上用好戈壁资源?酒泉对戈壁生态农业进行界定,其特定发展空间是干旱的戈壁地区,包括戈壁沙漠、沙漠化土地、撂荒地,甚至绿洲的中低产田。“戈壁农业要进行长远规划,避免无序开发,把握好生产和生态的平衡,坚持生态优先,‘不新打一口井、不新增用水总量’这两条硬杠杠是底线、红线。”王生军说。
顶着“硬杠杠”,戈壁农业如何“长大”?范立德是酒泉戈壁农业先行者,他的故事很有说服力:2009年他就开始在戈壁上建温室种果蔬,如今,夫妻俩经营着大大小小30个大棚。
走进范立德的温室,地面还是戈壁原貌,各种蔬菜秧苗长在一个个“枕头”里。这是全市近年来推广的基质枕技术,“枕头”里装着作物生长需要的“土”。“不用挖坑开沟,直接装袋种菜,水肥像输液一样打进‘枕头’。”
基质枕来自康多生态农业公司。走进公司后院,打捆好的秸秆整齐码放,番茄秧堆得像小山,蘑菇渣袋摆成一片。“基质枕就是用这些农业废弃物做成的。”董事长苏海介绍,1亩日光温室需要基质67立方米,可转化利用秸秆、尾菜、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25立方米,基质还田还可提升地力、改良土壤。
在酒泉戈壁滩上,各式各样的智能化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很普遍。以前“大田水浇地,现在戈壁水浇苗”,精打细算节水账成为农户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既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又要高效用水,提高产出效益。”张国森说,通过精准滴灌,种西红柿能节水50%、增产30%,每亩增效约2000元。
抱团发展卖好价
提升产业链素质,做优做大“菜篮子”“果盘子”
与传统农业相比,戈壁生态设施农业无疑需要多投入,这样做划不划算?
酒泉的做法是聚焦有机、绿色,打造全产业链的高效农业。
来到河西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市场——春光市场,走访发现不少摊主都抢着收戈壁蔬菜、水果。“从11月到第二年3月,市场上来自戈壁滩的蔬菜占20%左右。”春光市场副总经理李红梅说,戈壁农业定位中高端,如果只盯着产地周边打转,难卖好价,关键还是要拓宽市场。
政府搭台,打品牌、通堵点,让越来越多的戈壁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戈壁雪润”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拓展到北上广、川渝等地。
“想要拥抱大市场,单打独斗不行!”王生军介绍,市里牵头成立蔬菜协会,制定生产标准,推动多方参与者“握指成拳”。
抱成团闯市场,“菜篮子”“果盘子”越做越大。清泉乡康源果蔬农民合作社带动400余户农户,经营1032座人参果温室,提供农资、技术以及贮藏、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赤金镇冬韭王农民合作社带动2000多户种植户,扶持净菜加工、韭菜花酱等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
敲开市场大门要有“金钥匙”。“关键是提升产业链素质,实现优质优价。”中国—以色列(酒泉)产业园建设推进组组长王雄蛟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跟戈壁农业最像的是以色列的沙漠农业,人家不光有先进的节水技术,还有高效产业链,保证生产出来的是抢手货。今年4月产业园正式开园,以色列专家第一条建议就是研究国内、国际市场信息。
没有电商网店,没有客商出入,赤金镇的韭菜全部卖到了北京、河北、陕西、新疆等地。“我们靠的是订单,出棚批发价都高于当地市场一般韭菜的零售价。”韭菜经纪人王毅介绍,赤金韭菜是地理标志产品,全镇90%的韭菜实现了订单销售。
“优质优价,有机韭菜卖到五六块钱一斤。”王毅在戈壁滩上开始了新实验——建起100多座钢架拱棚、100多个日光温室,种植有机蔬菜。刚露头的韭菜苗为戈壁滩添新绿,280多户农户跟着王毅忙活起来。
大生产、大流通是发展趋势。“往广州运菜,要求菜心温度2摄氏度以下,40小时运达,12小时卖掉。”巨龙现代农业物流港总经理王升元说,作为酒泉地区最大的物流企业,通过发展冷链物流,带动一批合作社对接大市场。
深谙戈壁农业发展之道的酒泉,又有了新的谋划:到2022年,将打造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的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并成为立足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