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礼赞丰收 致敬奋斗

彭飞    2019-09-25 11:22:51    人民日报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在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一线的同志表示诚挚问候,指出“三农”领域的成就,是全党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

在山东惠民县的“2019沿黄现代农业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沿黄地区如何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展开热烈讨论;在广东龙门县的龙门丝苗米文化节上,客商在名特优新农产品展示展销区流连忘返;在河北易县“恋乡·太行水镇”,人们参加剥玉米、剥花生大赛,体验劳动的快乐……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纷纷举办活动,表达着丰收的喜悦,为秋日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的丰收节,更加显示出特殊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从率先在农业领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培育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小岗村“大包干”打响改革第一枪,到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围;从农村成为现代化的“稳定器”“蓄水池”,到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回首70年壮阔征程,共和国的史册上,镌刻着农民的奉献。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我们庆祝丰收节,既是致敬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更要赓续传扬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农耕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何让一个全国统一的节日持续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观察今年丰收节,不难发现办节思路方面的一些变化:原则上不举办全国性的主会场和分会场活动,而是把重心进一步下沉到县、乡、村,着力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基层的覆盖率,提升节日的影响力和内生动力。比如,有的地方举办农业技能大比武,一展“好把式”的风采;有的地方将传统活动与丰收节巧妙融合,丰富节日的内涵。事实证明,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提高节日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才能让丰收节真正走进农民日常生活、走进人们心里,成为各地农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丰收,意味着创造价值、提升价值。把丰收节办得更好,关键要在价值上做增量。进而言之,既应以节日为契机增加农民收入,还需要以节日为平台,让城里人发现农村之美,让全社会感受丰收的喜悦。今年的“庆丰收·消费季”活动,与品牌强农战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相结合,为农民打开了市场、为市民丰富了餐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产品和服务消费升级,不断培育和拓展节日市场,才能让丰收节为全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新时代的农民来说,丰收早已不局限于物质层面,更包括精神世界。今年的丰收节,不少反映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令人眼前一亮。例如,征集书法、绘画、摄影等农民艺术作品,推选“十大农民歌王”“十大农民艺术团队”等。2019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的揭晓,展示了扎根基层、深耕农业、服务乡村的先进典型,有利于更好激发广大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今天的丰收节,不仅是文化符号、价值平台,更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充电站”。

丰收节是年轻的节日,也承载着古老的情怀。把丰收节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大力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彰显乡村价值,我们就一定能奏响“礼赞丰收、致敬奋斗”的时代强音,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汇聚强大合力。(彭 飞)

相关热词搜索:礼赞 丰收 致敬 奋斗

上一篇:浙江新昌:“中国农民丰收节”满满都是“干货”
下一篇:桐庐共话民宿美好生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