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中国农民丰收节:我的丰收我的节

2019-09-20 11:12:09    东方网

秋分时节,瓜果飘香,蟹肥菊黄。设立在每年秋分日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农民的致敬,对劳动和丰收的礼赞,也是对“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农耕文明遗产的传承。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农民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具体而生动地诠释着何为“我的丰收我的节”。(9月18日《农民日报》)

今年9月23日,我们将迎来第二个丰收节,又喜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据了解,今年丰收节将在全国遴选70个最具特色乡村庆丰收活动,进行全媒体联动直播,让全国人民同亿万农民一道,共庆丰年、分享喜悦。办好今年的丰收节,意义更是非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70年前,旧中国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命运多舛、颠沛流离,始终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凄苦境地。今天,中国人民早已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8亿农民也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农村旧貌换新颜,农业连年丰收,粮食生产能力连续多年稳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受制于信息、交通的不便,传统的农村相对封闭和稳定,人们习惯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步入高速发展期,在汹涌澎湃的信息化大潮推动下,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广大农民不再仅仅满足于增收致富,同时更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办好农民丰收节,正是以节为媒,释放情感,凝心聚力,让农民群众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为了办好第二个丰收节,中央农办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农民主体,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满足农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基层覆盖率,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农民真正成为节日的主角。”全国各地对办好今年的丰收节不仅高度重视,还新招频出:农民歌舞、农事体验、农产品展示、农耕文化、民俗表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丰收活动,充分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农耕文明滋养了中华民族踏实勤勉、只争朝夕的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丰收同样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要歌唱丰收、欢庆丰收,更要接续奋斗、砥砺奋进。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成为新时代奋斗的主角,让农民物质丰裕、精神充实,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既是办好丰收节的应有之义,也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好的献礼。

(原标题:丰收节让农民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我的 丰收

上一篇: 3年巨变:悬崖村的幸福路
下一篇:2019丰收节五大系列“丰收产品”发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