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紫原村党支部书记杨宝义逢人就夸:“今年黄桃丰收了,一时找不到销售门路,眼看黄桃就烂在地里了,多亏扶贫干部帮忙,3天时间就销售了5000多斤黄桃。”
据介绍,紫原村由市政府采购中心驻村第一书记豆友谊和金台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驻村帮扶工作队包扶。今年,帮扶村的黄桃滞销,如果黄桃成熟后卖不出去,就会给群众脱贫增收带来损失,挫伤群众积极性。豆友谊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以及镇村干部坐不住了,依靠亲朋好友,纷纷当代言,用手机发微信、朋友圈、QQ群,结果仅用3天时间,就为紫原村销售黄桃5000多斤。扶贫干部和群众的心里像吃了黄桃一样甜。
近年来,类似的新闻时有所闻,在我们为贫困农村群众的农产品终于有了销路,农村群众增收有望而高兴的时候,我们也为当地的群众捏一把汗,为他们担忧,农产品一年一熟,今年靠干部帮忙销售,明年怎么办?即使明年扶贫干部继续帮助销售,那后年又怎么办?干部有他们自己的工作,他们本身也很忙,他们不可能放下手头工作,年年都来帮群众销售农产品,如果没有干部的帮忙销售,农产品销售还会这么顺利吗?
农产品出现滞销,是市场经济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要避免农产品出现滞销的情况,帮扶干部在产品成熟后帮他们销售,当然是可以的,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干部更应该做的是帮助农户做好农产品的品类选择以及提质增收。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农产品滞销最大原因就是各地一哄而上的发展方式,市场容量没有显著增加,但供给突然大幅度增加,滞销在所难免。其次就是品质不高,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自然滞销。
农产品滞销,帮扶干部挺身而出,帮助农村群众销售农产品,这种完全包办的做法,其实是有利有弊的。事事干部代劳,农村群众就难以了解市场、熟悉市场,自然难以在市场中“游泳”。干部在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的同时,更应该做好“传帮带”,教会农村群众“闯市场”。农村群众自己去了解市场信息和行情,才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是市场欢迎的,这样他们才会合理地选择品种、提高品质,让农产品在市场畅销。
农产品销售遇到困难,干部提供帮助,甚至帮他们销售未尝不可,但销售的目的不是让群众产生“靠干部”的依赖思想,而是要让群众逐渐了解市场、掌握市场,最终学会适应市场,这样农产品销售难题才能得到更好、更长远的解决。
(原标题:农产品销售“靠干部”非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