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关东农耕博物馆里的老物件

赵丹丹    2019-09-05 16:18:34    新华网

悠车子、煤油灯、靰鞡鞋……在吉林省四平市蔡家镇,由村民自发捐建的关东农耕博物馆十分热闹,那里记录了农村的变化,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蔡家镇副镇长赵淑颖介绍,这座博物馆由生产、生活、民俗和精品四个主题展厅组成,展出近万个老物件。馆内收藏了当地民间古老农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俗器具等,每个物件都浓缩着富有年代感的生活影像、故事传说。

“这些老物件是我们建馆需要的展品,也是需要抢救的‘古董’。”赵淑颖指着旁边的一个木犁杖说,“一位村民把它从柴火堆里找出来,本来是要劈了当柴烧的,听完我们的想法,就赠给我们了。这是过去犁地的主要工具。”

村民李彦青指着一只“点葫芦”告诉记者,他经常带着女儿和孙子前来观展,对后辈来说这是新奇的东西,“我当时拿着那个‘点葫芦’跟他们讲我们如何用它撒种子,他们觉得这个东西非常神奇,曾经的农业生产工具中闪耀着老一辈人的勤劳和智慧。”

村民伊景先是农耕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尽管已有86岁高龄,但每过一段时间他都要来转转。伊景先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前,他给地主扛过“大活”,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他拿起自己捐赠的一把柳木叉子说:“这是我当年用来扬谷穗的。”1962年,从部队退伍的他回到家乡参加工作。“那时候我家已经能用上炕琴和木钟了。”老人说,“现在生活更好了,衣食无忧,老有所依,非常幸福。这个农耕博物馆让年轻人看到了中国农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蔡家镇通过开展冰雪旅游节、工匠文化园、红色主题博物馆等,发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经济。据统计,关东农耕博物馆建成以来,已吸引超过5万人次参观。(参与采写:于潇)

(原标题:“乡村博物馆”里的老物件,你见过几个?)

 

 

相关热词搜索:关东 耕博物馆 老物件

上一篇:乡村非遗产品知名度要打开
下一篇:一蔬一饭都是爱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