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的女党支部书记程玉珍正带领妇女们下地劳动。该村是县妇联设立的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巾帼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妇联对广大妇女经常性地开展种养殖技术、手工艺品、家政服务等各类创业就业培训,传递创业新理念、新知识,帮扶、带动更多的妇女创业增收,让妇女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娘子军”。
程玉珍:一个女村支书的责任与情怀
黄河新闻网讯 长治市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一个260户的村子,曾经有120个贫困户,几乎占半壁江山。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村子,在2016年12月,按计划实现了整村脱贫。
从一片远近闻名的穷山恶水变成脱贫致富的榜样,刘寨村走过了怎样一段求变之路?
从一个村子720口人,仅剩200名老弱病残留守,现在一半以上人口返村创业,村民们为什么回流?
从2011年勇挑大梁到2017年刘寨变样,村支书程玉珍走过了怎样一段冷暖自知的行程?
面对“温暖中国”2017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的“长治小分队”记者,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玉珍三度潸然泪下。
“有家才能安住心”
“刘寨西岭沟、十年九不收,产了一个小谷穗,也叫松鼠偷吃了。”这是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2011年11月,程玉珍当选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面对的是一个满目摞荒薄地、出门羊肠小道的刘寨。
“是乡亲们的真诚留下了我,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当记者问到,是什么让她放下了自己的企业时,程玉珍这样回答,“村民为了说服我参加选举,连续一个月天天上门做工作,既然大家这样信任我,我就铁心要好好干。”
“你缺什么?你会干什么?你想怎么干?”程玉珍首先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所想所需。老百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先接上水吧。”面对村民这个最简单的要求,程玉珍动情地哭了。
壶关是山西缺水县,刘寨村是壶关县地势较高的村子,缺水问题尤为严重。于是,程玉珍先想方设法筹资给村子接通了水。
水通了。路,成了第二件摆在面前的大事。
以前刘寨村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去一次壶关县城需要40多分钟,开车进出都非常困难,村里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进过一次城。当时几位老人拉着程玉珍的手颤巍巍地说:“孩子,你把村里的路修通,带上俺们去城里转一转吧。”
一番思索后,程玉珍把经营多年的美容院抵押出去,贷款150万元投到了修路工程中。“这两口子傻了,一个比一个傻,非得干这贴钱的事。”许多亲朋好友很不理解。
程玉珍16岁外出打工,开过理发店、美容店、旅游公司,全干的是“美丽事业”。但当了村书记,从修路搬第一块砖开始,她就把裙子、高跟鞋都收了起来,也从未在自家的美容院床上躺过一次。
在程玉珍的带领下,一条通往壶关县城的公路也很快修通了,村民从此告别了羊肠小道,到县城40分钟的路程缩短为20多分钟。
程玉珍告诉记者:“如果刘寨村到乡政府的2.5公里路通了,这将是五龙山乡的三峡工程。”如今的刘寨村口,一座景观桥和三个涵洞连接起的另一条新路已经初见雏形。这条路建成后,村子到县城的时间将缩短至8分钟,方圆20个行政村都会同时受益。
水通了,路通了,房子呢?在程玉珍看来,得把旧房子改造一下,才能安住村民的心。2011年程玉珍第一次回到村里时,全村260户只有一幢新房子。
谁都知道,拆迁工作的难度非常大。村民都想住新房,但又担心新房修不起来,连旧房子都没得住。程玉珍给村民吃了颗定心丸——“我垫钱,先盖房,修好了,大家再还钱。”在程玉珍的鼓励下,拆迁动员大会的第一天,全村80%的村民现场签订了拆迁协议,第二天拆迁工作就正式启动。从2012年4月到10月,刘寨村第一期20多户新房就已竣工,目前已有80多户村民搬进新居。
村民如愿住进了二层小楼,程玉珍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此之间她听说了一件事:村里的一位五保户在家去世两天以后亲戚们才发现。
“一定要安顿好27个五保户,决不能让这样的事再次发生。”程玉珍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修建养老院!
2012年,程玉珍再次自筹资金建起了养老院,村里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全都免费入住。在记者采访时,养老院一位老人激动地说,“现在不光村里的日子过得好,我们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有的住,有的吃,每月还有零花钱。”
“我先干,成功了,你们接着干”
水接通了,路修好了,房子盖起来了,如何让村民致富呢?程玉珍经过考察,决定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蔬菜。但大棚建起来后,很多村民都持观望心态。“我种出来,你们看,成功了,谁想承包谁承包。”程玉珍摞下这句话。结果当年大棚种植收入就达40多万元,第二年,很多村民都积极签订了承包协议。现在刘寨村的蔬菜大棚已经扩建到90多个,每个大棚每年产值近10万元,不仅解决了本村村民务工问题,还吸引了其他乡镇的村民来这里打工。近几年,刘寨村陆续有200多人从城里回到了村里。
近5年来,为改变刘寨村的破落衰败景象,程玉珍先后自筹资金600余万元,修路、盖养老院、建蔬菜大棚,并成立合作社,利用废弃的窑洞20多个,养了600余只羊;开垦荒坡和荒沟300余亩,种上了核桃树、药材等经济作物。此外,程玉珍还积极发动妇女,让她们利用空余时间编制各类手工艺品销往外地。
而程玉珍除了村支书外,为了使村里的农产品有更好的销路,很多时候担当了经纪人、中介、产品质量把关员的角色。
“村小故事多,人少产业多”。列举着一个个已经或正在实施的产业项目,程玉珍信心百倍。
面对未来的发展,程玉珍掰着指头数:一处红色教育基地、一处天然溶洞、两处温泉活水井,以及即将新建的采摘园,还有一些保存至今石磨豆腐、酿酒酿醋等乡村手工技艺也待开发。村里会盘活所有的资源,走旅游发展的道路。
脱贫后的刘寨村怎样发展,怎样走出一条自我造血之路?这不仅是程玉珍考虑的问题,在程玉珍的带领下,许多村民也都积极主动地思考行动。2016年,市、县、乡三级帮扶单位到村里看望村民时,许多村民都表示:“政策这么好,我们不能光靠输血,一定要学会自我造血,要学会自己走路,打造一条我们刘寨村自己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