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临近,这几日经常听到同事讨论给孩子报各种暑假班,其中不乏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问及原因,回答基本一致:早一点培养孩子的个性爱好。
城市的一些家长,会根据自家儿童的性格特点,定制一些个性化课程。如果把这种定制化教育比作“个性套餐”,那学校里的日常授课,就可以称之为“标准套餐”。“标准套餐”也好,“个性套餐”也罢,城市幼儿教育可谓“营养丰盛”,两相比较,村镇幼儿教育则表现出明显的“营养不良”。
此“营养不良”大致有以下三大表现。第一,数量不够。随着人口向城市大规模流动,时下的中国传统自然村日渐凋敝,村庄里虽有老人儿童留守,但多数村庄并没有自己的幼儿园。镇里面虽然有幼儿园,但数量严重不够,这就导致乡镇地区超级幼儿园的诞生。总结说来便是村庄幼儿园基本没有,乡镇幼儿园屈指可数。
第二,质量不高。硬件这块,一些村镇幼儿园的校舍是由民房改造而来,或者根本就没有改造;教室装修风格、教学桌椅、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和城市幼儿园有较大差距;户外儿童体育设施、娱乐设施等有不同程度缺失。软件这块,有些幼儿园教师并不是专门的幼师,而是社会人员兼职;有些幼儿园并没有成体系的课程建设。故有些人把村镇幼儿园唤作“托儿所”,把老师唤作“保姆”。
第三,危险潜存。教学风险,因校舍、教室和户外设施都没有达到一定的国家标准,教学过程容易发生坠落伤害、磕碰伤害、剐蹭伤害和拥挤伤害。饮食风险,近些年来,儿童食物中毒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村镇幼儿园食堂多由非专业人士负责,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交通风险,城市幼儿园多有专门的校车,安全系数高。村镇幼儿园的“校车”多由面包车、小客车充当,时常还存在超载现象,安全系数低。
重视幼儿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实现这一科教目标,需从以下四大方面着手。第一,城乡统筹发展。村镇幼儿教育问题虽然发生在村镇,但解决却需要全盘思考、统筹解决。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广大村镇的大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村镇问题也是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村镇问题的解决,需要城市进行反哺,从而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城市教育部门或单位可以跟村镇相关部门单位建立精准帮扶关系,把城市幼儿园过剩的教学设备、教学用书、教学用具等向村镇输送。城市还可以组织村镇幼儿教育志愿者团队,打通政策渠道,方便志愿者队伍“上山下乡”。另外,还可以创新中小型城市户籍制度,让随父母进入城市的村镇儿童可以就地入学,实现村镇问题城市解决。
第二,扩大办学规模。超级幼儿园是村镇幼儿园治理的一大顽疾。所谓“超级”,主要指班级规模过大。城市幼儿园,班级规模一般在25人左右,一些村镇幼儿园则多有30—50人的班级。其直接原因就是村镇幼儿园数量少,不能够满足留守儿童的入学需要。为此,地方政府当创新方式扩大办学规模。校舍方面,可以合理利用村镇、社区的闲置公共活动场馆,师资方面可以借助当地退休教师、爱心人士的力量,管理方面还可以引入学员亲朋的参与等。
第三,转型私立园所。把村镇里面那些基本符合国家办学标准的幼儿园纳入到公立幼儿园体系当中,并对他们进行转型升级。在吸纳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立公私合营的股份制幼儿园。梳理难题,思考对策,积极组建地方政府搭建、国家标准建设、市场力量运作的新型幼儿园。此举可以较好解决村镇幼儿园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地方政府当因地制宜,积极作为。
第四,加强监督管理。对于私立幼儿园,地方政府当加强监督管理。可根据地方实际,制定私立幼儿园办学管理办法。在校舍选址、教室装修、教学设备、交通运营、师资力量、课程体系等方面制定基本标准,并督促落实。同时,也要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倾斜与扶持,帮助他们落地,促进他们成长。
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吃得好一点以保证营养;在长知识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很难要求农村幼儿也吃上“个性套餐”,但改善一下村镇幼儿教育的软硬件条件,给村镇幼儿教育“加个餐”,这一点,我们还是能够并且应该做到的。
(作者单位:中国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