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MAP智慧农业“黑科技”闪耀世界智能大会

2019-05-21 17:10:20    新华网

5月16日,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市开幕。在大会下设的智慧农业峰会中,中化农业天津小站水稻智慧农业示范农场作为天津市重要的智慧农业建设成果,接受了参会嘉宾的现场观摩。示范农场里以无人插秧机、精准气象、卫星遥感、智能传感器为代表的MAP智慧农业“黑科技”引起参会嘉宾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

 

 

插秧不下田

天津西青区王稳庄镇在历史上以盛产小站稻而驰名。然而,今年当地的小站稻的插秧工作却跟往年有很不一样。

5月16日下午,位于西青区王稳庄镇的中化农业天津MAP技术服务中心的示范农场里,一台插秧机正在一片平整的水稻田里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一株株秧苗被整齐地被插入稻田中。参加此次智慧农业峰会现场观摩的嘉宾好奇地关注着这台插秧机的运行,并时不时拿起手机拍下它作业的场景。远远看去,这台插秧机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走近田埂边一看,插秧机上并没有驾驶员,竟然是无人驾驶。

只见无人插秧机熟练地行进、插秧,快到田埂时还会自动转弯和掉头,秧苗间距整齐,插入深度均匀。看到无人插秧机高效地工作,参观嘉宾自发响起一片掌声。

虽然没有驾驶员,但是无人插秧机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有驾驶员的插秧机差,它是怎样做到的呢?“这就是中化农业在智慧农业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无人插秧机。它可以通过设备上的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并根据卫星图和预先设定的参数完成自动转向等工作,精确度达到厘米级,操作员只需在秧苗用完时及时补充就行了。相比于传统插秧机,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并且插秧作业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首席信息官沈冰向参会嘉宾介绍道。

这台无人插秧机引起参会嘉宾的浓厚兴趣,一位来自国外的农业专家告诉记者“我见过无人驾驶汽车,但是无人插秧机还是第一次见,它工作得很好,农业机械的无人化和智能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杨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站稻是天津的农业瑰宝、大米珍品。但是,这一知名农业珍品,后因天津水量减少而逐渐衰落,现在要复兴小站稻,我们需要更多的这种智慧农业设备和技术。“看看,有了这无人插秧机,以后农民不用下田,坐在田埂上就把秧插了,不仅提高了生产种植效率,降低了种植成本,也让农民省了很多事。” 杨灏说。

 

种地不靠天

 

无人插秧技术只是这个示范农场里诸多农业“黑科技”中的一项,作为中化农业的智慧“大脑”,中化农业的智慧农业正在颠覆传统的落后农业模式。

在中化农业天津MAP技术服务中心内的智慧农业大屏前,沈冰向参会嘉宾介绍了中化农业MAP战略下的智慧农业项目。

“按照传统的线下农技服务模式,一个有经验的农技师最多能服务2000亩土地。要服务3000万亩土地,仅农技师就需要一万多人。MAP智慧农业利用卫星遥感、精准气象、智能传感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作物生长模型,在关键生育期为种植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事活动建议,提早预测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发生,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干预,大幅提升了服务的能力和响应效率。”沈冰说。

据沈冰介绍,MAP智慧农业利用卫星遥感、精准气象、智能传感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作物生长模型,在关键生育期为种植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事活动建议,提早预测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发生,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干预,大幅提升了服务的能力和响应效率。围绕着精准种植和精细化管理,中化农业构建了面向大田作物的MAP智农平台和面向经济作物的MAP慧农平台,针对线下服务的主要农作物实现了精准巡田、可视化管理、精准农业气象服务,病虫害预警等一系列实用的产品与服务,大幅提升了MAP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听完沈冰的介绍,参会的智慧农业行业嘉宾纷纷对中化农业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实践点赞。“近年来,传统种植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种植需求,农民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来管理农田。中化农业作为一个央企,在智能农业方面担负起了应有的责任,率先提出MAP战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智慧农业应用到农田管理当中,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水平,这在农业行业内,特别是农业科技方面都是走在前列的。”杨灏说。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MAP智慧农业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中化农业将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模式,依托MAP战略的落地,通过智慧农业为线下提供更加全面的精准种植服务体系,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数字化农业服务企业,造福中国农民,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 振兴 MAP 农业 黑科技

上一篇:2019年中国和全球农业政策论坛在京举行
下一篇:科技+农业 探索美丽庭院未来社区景观新模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