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古城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伯元(右一)接受记者采访团采访。 张少义摄
“共产党员得有两个‘翅膀’,一是理想,二是毅力,这样他就能飞得高、飞得远。”这是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常说的一句话。
1989年,王乐义带领村民率先在寿光试验成功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
“做人就要做王乐义那样的人。”这是寿光市家家户户教育后生们常说的话。在寿光,正是有一批批像王乐义这样有胆气、有豪气、敢拼敢闯、敢试敢干的党员干部和老百姓,才打造出了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的“寿光模式”。
“寿光模式”离不开“寿光精神”,“寿光精神”离不开寿光人。
从40年前拔玉米建大棚,到小九巷办市场,再到后来的物流园通达全国,寿光人用改革打“头阵”,40年间,蔬菜硅谷完成华丽蝶变。
从1985年的小土棚,到下挖式卷帘棚,到后来的无立柱钢架结构大棚,再到如今的云棚物联网系统,寿光人把科技创新看作致富的“金钥匙”。科技解放了生产力,越来越多的“棚二代”“农二代”集聚在这片土地。
敢改革、勇创新是寿光人奋斗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这是“寿光精神”的内涵,也是“寿光模式”持续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原标题:将“寿光精神”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