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如洗,白云如絮。在河南淅川,一库晶莹剔透的丹江水映衬出层层梯田,枝繁叶茂的杏李在风中摇曳,绿透了山川,乐坏了果农。
在老城镇秧田村的梯田上,村民刘根太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在自家的杏李基地拉枝疏果:“不学不知道,学了才知道:种果树,学问大着咧!”
荒山,变成了脱贫的“靠山”
“真没想到,这山、这水原是致贫的原因,现在却成了脱贫致富的‘靠山’。”淅川县史志办原主任明新胜回忆,几年前,淅川还是荒山连绵,石漠化面积达125万亩,生态基础脆弱;南水北调移民搬迁3个集镇、36家企业,为保水质关停380多家企业、取缔5万多个网箱,库区“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据统计,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淅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7259元,远远低于当年的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刘根太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有常年生病的老人,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如何在家门口赚钱”是困扰了他多年的难题。幸运的是,他利用政府帮扶政策,贷款5万元承包20亩荒坡种植杏李,不仅有政府全额贴息,还接受了多次技术培训。
2017年,他的杏李卖了20万元,一举脱贫。他还在驻村扶贫干部帮助下,在果林里套种花生、中药材等,短期就有收益;又养殖了250只鹅,弥补林果业的“空白期”。
构建环丹江湖旅游圈
与老城镇山水相连的大石桥乡横沟村,贫困户雷铁红今年春节分到了18万元的旅游“大红包”。原来,在2016年初,当地政府以“凤凰古寨”破题,依托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村落发展乡村旅游。为此,横沟村成立合作社,让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分红,财政全额贴息;农、林、水、路等项目整合倾斜。
经过3年建设,凤凰古寨成为一个集森林康养、亲子教育拓展、影视基地于一体的农旅田园综合体,仅去年“十一”假期就接待游客万余人次。
水是淅川旅游的最大亮点。淅川县以创建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构建环丹江湖旅游圈,把贫困户嵌入旅游链条精准受益,辐射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走上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乡村旅游示范园28家、农家乐500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余万人次,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
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
“守山守水,不能守穷。”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我们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
淅川县把生态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大局,突出“短、中、长”三线战略。短线发展食用菌、蔬菜、小龙虾、中药材和光伏产业,确保当期脱贫;中线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油牡丹等生态林经套种产业;长线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
如今,淅川越来越绿,已经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林果33万余亩,实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3年治理荒山53.2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5.3%,人工造林面积连续居河南省第一位。
201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比2016年底减少一半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14元,增幅高于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