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红色+绿色 课堂+现场 台州乡村振兴打响“惠农牌”

2019-04-29 15:48:54    光明网

“千人同班,九地同步,八校同期——浙江省台州市2019春村干部学历提升班开学典礼!”新近在浙江省台州乡村振兴学院主校区——台州广播电视大学校园门口,红底黄字的电子屏格外夺目。省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王正东出席并见证了开学典礼。

“我们是以一名大学生的全新身份,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我们有着共同的人生信念:珍惜组织上给予的学习机会,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自我,相信由台州千名党建骨干组成的我们这支‘美丽乡村建设铁军’,将不负众望……”作为台州市2019春季农村干部学历提升班工商管理(专科)专业的新生,站在电子屏前的这位来自椒江区海门街道东辉村党支部书记娄德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红色+绿色 课堂+现场 台州乡村振兴打响“惠农牌”

图片说明:出席台州乡村振兴学院“千人班”开班仪式的主会场

 

为农惠农,盘活“四个一点”

“政府补一点,学校免一点,单位助一点,个人出一点。”这是浙江电大启动纯农类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台州电大积极争取市农办支持,曾在椒江、黄岩、路桥三区首招62名大学生,之后优化完善一套在全省全国具有创新性代表性的“电大农办携手合作,地方政府优先扶持”长效机制。

多渠道解决培养经费,是台州乡村振兴学院教育教学良性循环的基础。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吕志良结合刚出炉的《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解读说,这是浙江绘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阶段宏伟蓝图,也是首个五年规划,对台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随即翻看一份今年3月由台州市委组织部、台州市农业农村局、台州乡村振兴学院、台州农民学院、台州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印发的文件。让人眼睛一亮的是:根据《浙江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2年)》,按照“强素质、提能力、优结构、激活力”的总体要求,建立了组织选培、农业扶持、电大承办的联合培养工作机制,依托台州乡村振兴学院、台州农民学院、台州广播电视大学,通过二三年时间,在全市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专业性强、复合性高的大学生村干部,确保到下次村级组织换届前,实现全市村“两委”班子“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

参加本次学历提升计划的人员为各县(市、区)在职村干部、村级梯队人才,已经按计划招生入学的1000名学员,人选由各县(市、区)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要求统筹安排,综合考虑个人素质、工作业绩、群众公认度等因素。优秀村主职干部、村级正职梯队人才可优先考虑。在确保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基础上,文件专门注明有多余名额可按需要调剂分配至其他村,但必须是农村户口(户籍制度改革后的行政村农村居民)。本次办班亮点是专门通过了《村干部学历提升班班级公约》,针对班级管理中的临时党支部、课程成绩、教学实践等管理,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项凤日苦口婆心,在开班仪式上他与学员交心交底。

“以这次‘千人班’为例,每名学员学习费用以每学分70元计算,规定的76学分为5320元,加上课本资料费600元,报名注册费200元,合计6120元,我们学校原则上优惠至520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学员给予减免了920元。我认为这一减免——值!说明我们学校为人才振兴同时在作直接贡献。”台州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台州乡村振兴学院执行副院长王焕斌掐着手指算大账。

 

重农兴农,强化“校区师资”

台州乡村振兴学院一周岁了。

2018年4月18日,台州市依托农民学院建立了台州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采用联盟开放办学模式,即市级组建台州乡村振兴学院,由原台州农民学院的七大校区组成,主校区设在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各县(市、区)根据自己的特色与特长,与高校合作,分别建立“XX大学·台州· XX乡村振兴学院”,很快在四个月时间里,9个县(市、区)乡村振兴学院全部成立。台州乡村振兴学院从此秉承“联盟、开放、共享”的办学理念,注重各县(市、区)错位发展,特色明显,亮点多多。

开放办学,首先是融智融力。台州引入近30家省内外知名高校,天台乡村振兴学院与浙大等10家高校联盟,全方位对接,给镇村人才建设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温岭先后成立了坞根乡村振兴研习所、新河分院、泽国分院、石塘分院;黄岩将5个村文化礼堂纳入教学点位,这些措施有效推进了学院教学网络向村民学员延伸。

台州镇村教学体系创建,注重上级要求与当地需求的结合。把“消薄”“三服务”“垃圾分类”等作为中心工作推进。天台石梁镇乡村振兴学院下设四个系、分别为乡村农技系、乡村规划系、乡村旅游系、乡村教育系,全镇31个行政村为乡村振兴学院实践点;临海的琳山新农学堂聘请省市各级各类专家学者、临海市部门业务骨干、白水洋籍乡贤及“土专家”、“田秀才”做授课老师,集中培养当地最需要的各类农业人才;温岭坞根开展了坞根镇“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讲座、实施“六步振兴法”、下设13个村级教学点;天台泳溪乡在泳溪村设立“乡村振兴讲习所”,并将在22个行政村全面建立“乡村振兴讲习所”,组建乡村两级讲师队伍,借助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的力量,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学习,同时举办美丽乡村建设、种养殖技术培训、实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交流等形式丰富的课程。

高校师资下乡在台州形成强大智力保障。有了联盟高校,教授的身影纷纷在各县市区亮相。如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每隔半个月左右,便从上海赶到黄岩,率领师生团队,指导乡村振兴实践。革命老区乡仙居县上张乡,签约聘请来自北京、杭州三所高校的6位专家教授担任乡里的乡村振兴实践课堂导师,借智借才推进乡村振兴。如今,知识型“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早在2006年,台州1000个农民中只有一个是大学生,现在全市100个农民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案头有“全国示范性地市级电大——台州电大”两本编印成册的《农民教育十年回眸》《农民大学生风采录》,展现了台州“农民大学生、中专生、领军人才、农家乐经营人才、台州师傅”等五大精品项目培训,以及“民间果树专家”黄金道、“电商能者”童云正、“葡萄教授”葛凌腾等“十佳农民大学生”品牌。

 

学工学农,激活“现场教学”

红色+绿色,课堂+现场。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过程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课堂,台州乡村振兴学院不失时机将其打造成现场教学点,让学员在亲身感受参与中深化课程,做到学用结合。

在教学教研中,学院充分尊重社会各界精英的首创精神,把握导向,编织了一张“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网”。仙居县委党校成立的“绿色发展讲习所”发挥农民大学生作用,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并在全市率先示范,以现实中碰到的乡村振兴难题作为课题,与驻校的“党建名家工作室”形成合力,通过对“最美基层党建示范带”“慈孝仙居建设”“杨梅特色产业发展”“农旅融合的仙居实践”“三绿清单基层治理模式”“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等一年的调查研究,现在已编印出一本15万字的《乡村振兴现场教学辅助读本》。

 

红色+绿色 课堂+现场 台州乡村振兴打响“惠农牌”

图片说明:“台州市蒋鑫富党建名家工作室” 揭牌。

 

精选一批“乡村振兴实训基地”作为现场教学课堂。聘请一批省内外专家学者与当地乡贤土专家,作为台州乡村振兴学院顾问,组成乡村振兴实践“百名导师指导团”,深入乡村一线帮扶指导。

按照课表方案,分批分次按计划创新推进办班质量,是学院今后开展日常轮训短训的路径。旨在通过采取“走出去现场教学+坐下来专家把脉、请进来内外互学+坐下来结对互助”的方法,打造乡村振兴学院的“台州模式”。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南邻温州,辖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临海、温岭、玉环三市,天台、仙居、三门三县。全市兼得山海之利,农业资源丰富,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台州乡村振兴学院广大师生拥抱初心,时刻关注并自觉参与到了年初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的——“乡村振兴项目全国招商发布会”中。据了解,台州市已经建立的乡村振兴项目库,共有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7个,拟投资总额729.02亿元。

乌岩“明珠好望角”、双红·观沧海、蓝田湖农业田园综合体……温岭的乡村振兴项目不仅有诗意的名字,更有美好的前景。借由直观的图文导览,推介人将项目亮点一一道来。“振兴乡村,黄岩有约。”有着“市区后花园”美称的黄岩西部山区,是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的所在地,乌岩头村经验成为美丽乡村“千万工程”的学习案例,沙滩村被选为浙江美丽乡村样板村。

“鼓励学员分享本村优秀党建工作案例……将给予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加分。”路桥区桐屿街道埠头堂村后备干部周余杰面对记者,指着《学员手册》中的这一条说:“‘党建’二字让人印象深刻!”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台州电大党委书记潘先考说,学院开设“名师讲堂”,年前校党委专门邀请原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作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路径与机遇”主旨报告,安排四位乡村振兴典型代表发言;与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王正东、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项凤日为“台州市蒋鑫富党建名家工作室”揭牌,说明台州市委组织部把新成立并已揭牌落户电大的“党建名家工作室”与我们开设的“名师讲堂”珠联璧合。另外,还有临海召开首届乡村振兴(规划)高峰论坛,邀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领导作主旨发言,围绕新时代下美丽乡村实践、乡村振兴故事进行主旨讲座,使全校师生深受教益。

(江 风 林 广 罗 华 陈松炜)

相关热词搜索:红色 绿色 课堂 现场 惠农

上一篇:《老家的味道》:让美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下一篇:学习纺线技艺 体验农耕乐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