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正拔节。广阔的豫东平原上,一架架白色无人机往来盘旋,滑过绿色的麦浪。
“小小无人机,能耐大着哩!”河南西华县种粮大户于天龙双手抱臂,悠闲地看着空中的无人机,赞不绝口。
于天龙种了340亩小麦,往年春天忙得脚不沾地。8个雇工加上老于,背着喷雾器,起早摸黑,3天才能打一遍药,人工费每人每天要100多元。
于天龙前年开始试用县里的无人机喷洒农药,从此春耕省时又省钱:一架无人机6小时打完药,每亩农药及租用无人机费用18元,比往年使用人力节省2300多元,而且用药少,喷洒均匀。
“效率高,关键时刻能救命。”于天龙说,小麦赤霉病发病期通常三五天,人工打药来不及。使用无人机洒药可以快速防治赤霉病,避免重大损失。
目前,西华县110万亩小麦都有了无人机“保姆”。自2016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推广这一新技术,现培养3500多名机手,服务新疆、甘肃、安徽、黑龙江、广西等22个省(区、市),每年植保作业面积630万亩,收入5000多万元。西华县从引进技术到培养产业,形成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推广为一体的产业园。
目前,河南农机拥有总量占全国1/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6%,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均稳定在98%以上,玉米机播率达92%。河南省金融机构还对春耕备播的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开展普惠授信,给予3万元至5万元的低息信用贷款,支持春耕生产所需化肥、农药、农机具等供应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原标题:河南:春管小麦有“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