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少数民族政协委员谈乡村振兴:

深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

缪翼 孟德才    2019-03-12 10:06:39    农民日报

“我们普洱景迈山的茶树发芽了,春茶马上就会‘抢鲜’上市。”说起家乡的优势特色产业,拉祜族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普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主任何春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当地有茶山的百姓,日子都好过得很。”

问题不是没有。少数民族地区怎样结合当地特色选产业?如何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兴旺,才谈得上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经验,还有哪些建议?少数民族政协委员有话说。

留住能干事的人

在景迈山种茶的李小宇最近又购置了一台新的制茶设备,他的普洱茶线上线下都卖得很火。李小宇是何春口中返乡创业的能人。“在我们当地,李小宇这样的越来越多。”何春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需要更多能人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何春说,要用现代化的知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农民实现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和现代农民的转变。

如何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何春认为,首先要有返乡创业的“土壤”和条件,要有适合人才创业的环境。这就需要农村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条,对初始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既提高了收益,也给创业者一个创新的平台。再者,应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与大专院校联手,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吸引更多专业类优秀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安家落户。

对此,侗族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副州长胡国珍有着相似的观点。她说,筑巢引凤,要为创业者营造一个适合发展的空间。“比如,办公场所、产业项目、学习培训机会等,让创业者有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胡国珍说。

深耕“天赐”的产业

“青稞于西藏,是雨露,是阳光,是从天而降的希望。”藏族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年年两会提案都离不开青稞。

尼玛扎西建议,一是要坚持走质量兴农的路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目前,青稞年加工能力11万吨,2020年预计年产能突破20万吨。主要产品有原料粮、健康食品、功能食品三大类。”二是要坚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深入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工程,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小板块特色产业发展。三是要坚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主体培育、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四是要坚持做好结合文章,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要积极探索以“三变”促“三变”,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促进“农村变城镇、农业变产业、农民变市民”,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要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全域化和农村电商全域化,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民族的就是最好的

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不仅要融合发展,还要错位发展。诸多经验乃至教训表明,千篇一律的产业形态不仅无法彰显自身特色,而且容易导致产品积压,难以形成竞争力。

“民族的就是最好的。”土家族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石红说,应鼓励和引导农民在尊重自身乡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通过差异化的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和展销模式,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乡村振兴。

石红边说边给记者展示她从湘西带来的“土特产”。“你看,这是我们苗家的苗绣,这是我们土家的织锦西兰卡普。”石红说,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特色产业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地区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利用自己的优势走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市场竞争衰退、后继人才缺乏、研发能力弱、品牌意识差等问题。”石红建议,要有优惠的政策、领导的重视、政府的扶持、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及全新的发展理念,才能让我国民族传统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原标题:政协委员谈振兴——深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

 
 

相关热词搜索:少数 民族 乡村 振兴 特色

上一篇:光伏新能源成了农民的“铁杆庄稼”
下一篇:决胜脱贫攻坚:今年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