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数字果园 香飘万里

张鹏禹    2019-01-30 09:43:30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浙江省长兴县某果园内,果农正在采摘新鲜上市的猕猴桃。 
谭云俸摄(人民图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产品消费方面消费者也更加看重原产地,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栖霞苹果、平谷蟠桃等特色农产品,因质量上乘、口碑良好而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市场上销售的不少“名牌”产品却令消费者真假难辨。现如今,随着“数字果园”这一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的应用,“李逵”还是“李鬼”的担忧有了新的解决办法。

 

精细管理全程监测

我国是果树种植大国,果园面积和水果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果品种植在农业中已经成为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大种植产业。果树产业是不少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农村脱贫攻坚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果园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现代果树培育体系,实现果园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一些企业努力的新方向。

“数字果园”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然而安徽省宿州市的一个县已经开始尝试打造“数字果园”工程,他们开设了数字果园App(应用程序),这里设有专家在线咨询系统,通过客户端提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们遇到难题可邀请专家为果树进行“远程会诊”。打开App,智能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风向、风速、雨量、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各类生产经营必需的信息一目了然,仅通过手机就可实现对果园的远程监控和管理。这种“手指上的”管理模式对当地工作人员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

数字果园管理系统是一款面向果园管理的数字化果树管理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管理精准化,可实现对小到单株果树的管理。系统配备了远程监控组件,依托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随时观察果园动态,还可以实现果树管理人员之间的内部通信。

产品信息一目了然

数字果园不仅为果园管理者提供了便利,更将消费者与产品密切联系起来。产品质量从来都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有了数字果园系统,对产品的追根溯源更加方便了。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水果上的二维码查询产品原产地认证信息、生产单位信息以及在生长过程中的施肥用药情况等。各类信息一目了然,让消费者心里有底,吃着放心,买得舒心。

山东省有一家苹果示范园也建立了类似的互联网平台,采购者可随时用手机或电脑上网在果园找到自己喜欢的苹果品种,了解该品种的基本信息和生长状态,根据需求自助下单。

除了追踪产品信息,一些数字果园项目致力于让消费者实时监控和了解果树生长、采收情况。陕西果业专业合作社还建立了微信销售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了解到苹果生长和果农劳作的情况,满足了城市人对农业生产的好奇,同时建立起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直观联系,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黏度。

数字果园的又一功能是果树认购,山东省海阳市一家生态园有400亩果园,种植了2万余株苹果树。消费者可进行为期一年的果树认领,通过网络了解果园的日常和果树生长状况,业主可以随时来果园查看果树长势,近距离感受果树的生长过程。类似的经营模式在各地开花结果,在微信销售服务平台上,“果树认购”“果实定制”服务受到关注。

转型升级健全体系

目前,数字果园发展如火如荼,推动了传统果园的转型升级。但与此同时,果园抗灾能力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有调研发现,集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数字果园”资源共享不足,物联网项目运营模式缺乏创新,部门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各自为战。同时,分散经营的农村经济模式也对“数字果园”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农业物联网应用的智能化、规模化推广难度较大。此外,“数字果园”的六大系统目前仅限于果园智能化管理、农产品安全追溯、农业投入品监管这三个功能,辐射作用发挥不充分。

为了推进“数字果园”全面、可持续发展,有业内人士指出,需要从软硬件方面完善“数字果园”的顶层设计,优化服务体系。“数字果园”归根结底是“互联网+”的又一种创新形式,体现了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需要强化政府导向作用,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并借此引导带动农民。另一方面,需要在农村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解决农村宽带问题,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使用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同时,还需完善“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打造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数字 果园 香飘

上一篇:创业收获致富果 八方客来农家乐
下一篇:基层治理:打通“痛点”变“通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