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长白山锦江木屋村:冰雪旅游助发展 脱贫致富正当时

2019-01-17 13:45:23    吉林日报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长白山深处更是冰封雪裹。然而在距离长白山西坡25公里的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村,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皑皑白雪,袅袅炊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三三两两漫步在木屋边、村道上,或远眺长白山雪景,或在木屋前拍照留念,或坐着牛车逛逛村庄,或是在路旁买一串糖葫芦,别提多惬意了。

  锦江木屋村地处长白山东南部,从长春出发,车程约为5小时。木屋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远处就是长白山主峰。放眼望去,木墙、木瓦、木烟囱、木栅栏、木柴垛……随处可见的“木”元素,伴着冬日的暖阳,别有一番意境。

  这里家家户户都收拾得整齐干净,门口挑起的大红灯笼、外墙上挂着的几棒老玉米,颇具关东农村风情。

  “整个村庄给人一种休闲、复古的气息,非常适合久居城市的人们放松,呼吸大山里的新鲜空气,望望长白山区的美景,以后会推荐朋友来。”来自沈阳的游客刘承说。

  锦江木屋村自1677年清朝留守满族人居住开始,至今已300余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派人探寻祭拜长白山之路,在寻山结束回京时,留下部分兵丁在此建村、设营等待康熙前来祭祖,但由于当时葛尔丹叛乱,加之北方沙俄进犯等原因,到康熙去世,也没能到长白山,而留下的人就定居在此。锦江木屋村保存有完整的满族古木屋建筑群,有“长白山木文化的活化石”之称。木屋在当地又称“木磕楞”,当年这里的居民就地取材,用山上的木头搭砌成墙,涂抹黄泥挡风遮雨。年代最久的木屋,已有近百年历史。

  很难想象,眼前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小村庄,几年前还是一片“人稀屋空”。当时全村70多户人家只剩下15户,且多为留守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一些房子没人住,整个村庄显得很冷清。”村民于艳霞对记者说。

  后来,锦江木屋村以其历史悠长、原生态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旅游爱好者、民俗专家、文化名人和新闻媒体的青睐与关注。抚松县投入资金对村里的古屋进行了修缮,邀请文化、摄影专家前来踏查,提升木屋村知名度。一系列举措打响了木屋的旅游品牌,木屋村对于我国北方山林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于艳霞从2013年起开始经营家庭旅馆。第二年,她牵头成立了金源木屋旅游专业合作社,成员有五六十人,他们分工明确,有的专门提供家养鸡蛋,有的专门提供猪肉,还有的提供餐饮、住宿。

  从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春节,是村子的旅游旺季。“我们一家四口人几乎每天都从早忙到晚。游客一批接着一批,经常出现床位供不应求的情况。”于艳霞说,通过搞旅游全家年收入近20万元,比以前单纯靠种地赚的钱翻了几番。

  仅2017年,这个小小的村子就接待了5万游客,许多摄影爱好者和影视剧组也慕名前来采风、取景。村口的陈家饭庄老板陈元宝说,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不仅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村容村貌等方面也大有改观。“从前,村里路上都是泥,女士穿着高跟鞋常会陷进去;而今,村子整洁干净,村民们也非常注意待人接客的礼仪。”

  古朴、自然、宁静,宛如世外桃源。来到锦江木屋村,不自觉地就放慢了脚步,大口畅快地呼吸清甜的空气,感悟大自然赋予吉林的独特风情……下一步,抚松县将支持锦江木屋村继续挖掘长白山放山、狩猎和高跷秧歌等习俗,让更多民俗和文化遗产在这里“活”起来,吸引游客参观的同时,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参与保护和发展木屋村落。 (记者 赵梦卓)

(原标题:从“空心村”到“香饽饽”——长白山锦江木屋村靠冰雪旅游致富

 

相关热词搜索:长白山 锦江 木屋村 冰雪 脱贫 旅游

上一篇:三明清流县:桂花为媒 借乡村振兴之东风
下一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