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陕西宝鸡村史馆:一村一品展出特色 留住乡愁

2019-01-15 11:05:53    农民日报

河南省柘城县惠济乡荣堂村村史馆里不仅存放着不同时期农民劳作使用的老式农具,还有反映新时代发展新景象的展示。图为村退伍老战士王文钰为孩子们讲解村史馆的老物件。 张书珲摄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镇陵口村位于集镇中心,由陵口、基庄、东旺3个村委会合并而成,为留住各村历史,让村民记住乡愁,村委会在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开辟了村史馆,收集并展出了难得看见的一批农村的老物件,受到村民和来访者的欢迎。图为村干部向外来参观人员介绍米斗。 周竹生摄

 

手摇式粗布纺织机、浑圆的青石碾子、锈迹斑斑的铁锹、发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老物件都在讲述村子的古老故事和发展变化。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许多村子建起了以村风村俗、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村史馆,有的展示旧时生产生活方式,有的展示村子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有的展示村里历代名人先贤,有的展示改革开放后村子发生的巨大变化……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一张张老照片见证一段段难忘的岁月,一行行文字记载了近百年的乡村发展史,每当走进西秦村史展览馆,72岁的李志保老人都倍感亲切,充满激情,仿佛一下又回到了当年带领青年突击队兴修水利,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据西秦村村委会主任李志红介绍,西秦村史馆是宝鸡市自发创办的第一家村史馆,由于村里有两家村办企业:建筑公司和饮水厂,村民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经济基础较好,又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村史档案的留存与搜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西秦村“两委”决定在村委会办公楼一楼筹建村史馆,在村上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发动村民搜集整理有关西秦村历史、发展变化的图片和实物600多件。每到节假日,到此参观学习、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村委会专门指派一位大学生村官当解说员,有时李志红和村支书李亚林也到这儿客串一把讲解员。

在西秦村史馆笔者看到:“房屋地契”见证了1951年的土改运动,“党总支成立”、33户人家入社”见证了建社入社,而西秦村第一任党总支书记、后任宝鸡县委书记的李双印书写的“以史为镜,教育子孙”的题词,以及从解放后到现在,每个时期的资料照片、村史文物将西秦村的发展历史一一展现开来,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走进岐山县青化镇焦六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水泥路面,高大整洁的房屋以及墙上先哲的画像、经典名言和村里的乡规民约,街道两旁展示“德、礼、仁、诚”为核心的周礼文化墙,“孝文化广场”墙壁上写着治家百言,体育场和老人幸福院张贴着二十四孝图……

据村史记载,焦六村作为周武王封神农六子之地,取焦为氏而得名。作为西周王城近郊,这里的百姓骨子里透着对周礼文化的敬仰,村里的人文遗址和历史故事记载着民间礼仪、周礼传承。村民大多喜欢唱戏、书法绘画和收藏。

对于村史馆的开办,焦六村74岁的傅志坚老人说:“我村这个村史馆办得好,我闲了经常过来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老一辈人所受的苦,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到这儿看了后,就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焦六村村支书傅得善回忆说,以前焦六村曾经一度垃圾遍地,柴草乱堆,邻里纠纷、家庭摩擦不时发生。这样的村容环境,这样的乡风,年轻人找对象都困难。2013年,村“两委”开始专项整治活动,并制定了“以德为先、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礼为典”的村规民约,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文明的良好风气,规范乡村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传承周礼文化,铭记村史,在岐山县民政局拨款支持下,焦六村接受社会捐助、自筹资金30多万元建成了村史馆。借着村史馆建成的契机,焦六村建成了孝文化广场、周礼文化园,并成立了乡贤理事会,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如今焦六村村史馆已成为青化镇乃至岐山县乡村历史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各村村史馆的建立开馆,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眉县白家村是战国名将白起的故里,依托白起祠原址,白家村在建设村史馆的同时建起了眉县白起纪念馆,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据宝鸡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宝鸡目前已建成投用村史馆158个,之后,宝鸡市将解决村史馆建设不平衡问题,通过充分挖掘村庄自然特色、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等,进一步突出村史馆各自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亮点纷呈。设立村史馆教育日,组织群众、学生和回乡成功人士参观学习,激发群众尊崇优秀传统、热爱故土家乡的热情。(杨立)

(原标题:陕西宝鸡村史馆:一村一特色文化铸底蕴)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 宝鸡 村史馆 一村一品 留住乡愁

上一篇:青海大地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下一篇:为“北京画卷”打好乡村底色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