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泛黄的枯枝依附在山头,一场大雪将万物覆盖,偶有露出的树枝被寒风吹得“吱吱”作响。“嗡,嗡,嗡……”午后的阳光才暖了起来,在阳城县河北镇河北村的山坳里,几只蜜蜂从蜂箱里飞出来,享受着午后的惬意。
近日,顺着山坡,跟随村民吴富民的脚步,记者来到了吴富民的蜜蜂王国,这里有着他养的54窝土蜂。
“这些土蜂在过冬的时候,不仅要有适宜的温度,还要有足够的‘粮食’。”根据野生土蜂的生长习性,吴富民将所有的蜂箱装在了自己研制的砖坑里,保暖又通风。取出一个蜂箱,吴富民小心翼翼地指着一个金黄色蜂巢说:“这就是土蜂在冬天储藏的吃食,等到开了春,蜂群就要繁殖壮大了,到时候土蜂蜜肯定会有个好收成。”
看着眼前精神饱满的吴富民,谁也想不到他是河北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河北村集体经济没有任何收入,群众生活困难,全村426户898口人,其中贫困户112户232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早些年,吴富民在外地打工,一年能挣下几万块钱,2000年,患了癌症的吴富民只得卧病在床,家里也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全家靠借钱维持生计。“这一病就是5年多,家里的三亩地也荒废了,2002年成了村里的贫困户,那时候一年只有2000多元的低保款,日子难得很。”说到这里,吴富民长叹了一口气。
2016年初,恰逢晋城市慈善总会委托县慈善总会和县养蜂协会,免费教授贫困户学技术、搞产业。经过村干部几次谈话鼓劲,吴富民决心报名参加培训。
“培训了两天,老吴对养蜂可产生了兴趣。”河北村第一书记叶拽告诉记者,在学习中,吴富民领到了县养蜂协会免费资助的6个蜂箱,还主动跟着协会会长张国兵去周边养蜂户那学习养殖土蜂的经验。2018年10月,吴富民收了20公斤土蜂蜜,赚到了养蜂以来的第一笔收入,养蜂协会还把他评为村里唯一的养蜂示范户,吴富民的积极性更高了。
河北村的帮扶单位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还在村里支持建设了8栋食用菌大棚,并计划在大棚顶上铺设500kW光伏发电项目。除了养蜂,吴富民每天还在这里打工挣钱,工作一天能挣30元。为了第一时间学好大棚的管理技术,吴富民还每天花50元雇用同村的村民临时帮他打理蜂箱。“现在,大棚的湿度、温度的调控技术我基本都琢磨透了,我们的一等菇出菇率非常高。”吴富民高兴地说。
入冬后,蜂窝基本不需要管理,吴富民每天就忙碌在大棚里,专注极了。“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一年多来,村里奔富路的勤快人越来越多了。”叶拽告诉记者,看着吴富民越干越好,村里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也跟着吴富民一起干。大家都说,像吴富民这样干,日子肯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