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客在陶醉于壮丽美景的同时,一定会对黄山的清洁工印象深刻:只要山路上有了垃圾,他们会立即把垃圾清理走,凭着一根绳索,他们深入悬崖,把垃圾捡拾起来。他们的身影和黄山的风景一起,构成旅途中最美的景致。
走进安徽省黄山市的任何一个村落,映入眼帘的,除了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皖南古民居,还有干净整洁的村道。清澈的小溪围绕着古民居,古树参天,鸟鸣啾啾,穿行其中,养眼养心。
诗意的画面和惬意的环境得益于黄山市对垃圾宣战的久久为功。
织就一张网,擦亮乡村容颜
在黄山市徽州区洪坑村西侧毛亭,有一个新建的徽派建筑院落。如果不说,肯定想不到这是即将投入使用的黄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处理厂占地75亩,总投资4.12亿元,主体建筑包括主厂房、办公楼、宿舍楼。自2017年5月开工以来,经过17个月的建设,今年10月已经开始设备安装和调试。走进工地,160余名工人正在忙碌地进行施工作业。负责项目建设的黄山泰达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这个设备叫余热锅炉,焚烧炉焚烧垃圾产生热量,通过余热锅炉把热量传递到发电机进行发电。余热锅炉的尾气经过我们烟气净化系统里的反应塔和布袋除尘器,对烟气里面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进行处理,达到净化。”一期项目建成后,日处理垃圾量可达600吨,黄山市的生活垃圾将被定期运入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而在歙县森村乡,黄山中环洁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歙县项目部正在对项目进行细化。按照方案,这个下辖5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组、拥有4062户的乡将按照每户1个配置30升垃圾桶4062个,沿着县乡道配置120升垃圾桶378个。双桶车负责以桶换桶的形式将巷道内的垃圾倒运至村道旁的待运点。侧挂桶负责沿村道进行垃圾桶的垃圾收集,定时定点转运至县道旁对接后装车。最后,由8吨后装车沿县道进行垃圾桶垃圾收集和对接侧挂桶车运至焚烧厂。
以前,黄山市垃圾处理主要采取传统的填埋方式,随着生活垃圾数量的增加,垃圾填埋占地广、二次污染等隐患也逐渐显现。为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2017年,黄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黄山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通过政府购买、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共同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
“今年年底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压缩转运工作,明年1月起PPP项目正式运营,届时全市所有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压缩转运至市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黄山市住建委负责同志说。
6月5日,黄山市城投公司牵头会同中标单位东莞家宝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大连新天地环境清洁有限公司联合体组建了PPP项目公司——黄山市中环洁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全市村庄及道路保洁、水域保洁、集镇清扫保洁及清运、国省县道及所辖范围内的景区、景点垃圾收集与清运,以及为提供上述服务所必需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压缩、转运体系和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投资建设。在黄山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各建设一座中型垃圾转运站,最后所有乡村生活垃圾都将转运到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发电。
“一期建成以后,每天的上网电量是20万度,一年下来,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总量可以节省垃圾填埋土地20亩,全年的发电量可以满足整个徽州区的居民用电。”黄山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才玉说,整个PPP项目覆盖人口共计约116.1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9%;覆盖地域面积约918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5%;日产垃圾量约434.55吨/天。
从垃圾兑换超市到农药集中配送
如果说PPP项目在黄山大地上织就了一张垃圾转运和焚烧的大网,那么这张网打通从村道到居民家的最后100米,才是彻底消灭垃圾的关键。
10月21日,休宁县流口镇,新安江源头,村民们拎着各式垃圾来到村里的生态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10个矿泉水瓶兑换一包黄酒、5节旧电池兑换一包盐……
2016年7月,新安江源头的休宁县流口镇创办了安徽首家垃圾兑换超市。流口镇镇长程伟说,超市的设立,极大改变了村民原来随手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垃圾兑换超市的运营,相当于3个保洁员的成效,支出仅1个保洁员的报酬,还扩大了保洁覆盖面,提高了村民的保洁积极性,村民会自发自觉地去捡河道两岸的生活垃圾。如今,休宁的垃圾兑换超市发展到14家。
今年夏天,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黄山市调研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时,对这个创新举措称赞道:生态美超市,发给了人民群众生态美红包,换出了良好风尚,换出了经济实惠,换出了绿色发展。
黄山市委书记任泽峰说,生态美超市是黄山市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的垃圾兑换超市的升级版和拓展版。目前,黄山市已推广建立了24家生态美超市,按照“区县统筹、乡出资、村管理”运营模式,统一名称、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运行机制。同时实行超市会员制、积分制,将便民服务、门前三包、护河禁渔、志愿服务、示范引领家风乡风文明等融入其中,不断完善垃圾兑换的外延和内涵,助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新安江流域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以前,汛期过后,黄山市很多河边的树枝上,挂满了上游漂来的垃圾,大煞风景。
结合新安江流域试点,黄山市强化环境治理项目支撑,相继实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等一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9亿元。同时,不断探索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新机制,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537名,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治水格局;严格环保准入,坚决不上一个污染项目。近6年来,黄山市累计关停淘汰污染企业170多家,整体搬迁工业企业90多家,优化升级项目510多个。
农村面源污染是新安江流域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015年,黄山市全面推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零差价销售、统一信息化管理、统一回收与处置、统一财政补贴”的农药集中配送,建成网点444个,村级集中配送覆盖率80%,配送农药市场份额提高到70%。
“集中配送的农药都是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有效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持新安江水质优良。”黄山市农委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农药使用量下降19.8%,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率60%以上。今年将全面完成禁养区173家畜禽养殖场的关闭或搬迁,继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快推进生物有机肥集中配送。
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生态美超市的激励措施,让黄山的乡村焕发俊俏容颜。而即将投入使用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又将各个村庄收集起来的垃圾转运后集中焚烧,随着具有长效机制、从“毛细血管”连接到“心脏”的乡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在皖南大地形成,山村新貌可期,新的黄山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