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真扶贫”助力环江拔穷根

——中国科学院定点扶贫广西环江县纪事

张晴丹    2019-12-23 21:15:28    中国科学报

作为我国科技界的火车头,中科院充分发挥科技和智力优势,找准穷因,拔除穷根,为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得当地老百姓认可,被群众称为“真扶贫”。

 

扶贫小组在环江县多个村开展科学种养技术培训活动。 曾馥平供图

 

“这里四面环山,玉米和红薯种在石缝里,农民喝的是黄绿色的坑渍水,吃的是稀稀的玉米糊,住的是四面透风的茅草屋……”1994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馥平初到广西环江县时,便被这里贫瘠的一切所震惊。

24年来,曾馥平始终坚持工作在扶贫一线,奋战在中科院对口定点帮扶县之一的环江县。他是中科院定点扶贫队伍里的一名勇将,见证了环江县从穷到富的蜕变征程。

是科技扶贫成就了环江县的华丽转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火车头,中科院充分发挥科技和智力优势,找准穷因,拔除穷根,为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得当地老百姓认可,被群众称为“真扶贫”。

 

坚定决心,新的探索

环江县地处我国西南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该区域是我国最大面积的连片贫困区域,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边境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解困最难,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58.8%。区域内有6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80个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

“几次看到村民用筷子在一个黑色的罐子里蘸着吃,一问才知是盐巴。那令人心酸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感到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改变他们的现状。也正是那一幕,坚定了我来环江县从事科技扶贫的决心。”曾馥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石漠化地区的扶贫工作可谓难上加难。根据环江县中部红壤荒山丘陵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中科院选择适宜地区建立异地科技扶贫开发示范区。示范区用来安置特困人口。肯福示范区就是其中之一。

回想起1996年全国首个生态移民扶贫试验区——肯福示范区初创时的往事,曾馥平仍然历历在目。当时,关于大规模的异地移民如何安置,如何让这些移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富裕安定的生活,完全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他作为示范区的负责人之一,带领科技人员在科技扶贫的道路上,开始新的探索。

一直以来,曾馥平坚持“扶贫先扶智”,从转变移民的思想观念着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以及新技术引进和实施,组织建设了“科研机构+公司+基地+产业”的异地科技扶贫示范区。

由于科技含量较高,示范区的发展速度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实现了当年搬迁当年解决温饱、三年超过周边地区农民收入的目标。

今天的肯福,100%的农户住上楼房,100%的农民饮上了清洁自来水,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64元。不仅如此,当地生态效益也得到极大提升,植被覆盖率达到90%,土壤侵蚀模数下降31%,水土流失减少54%,水分利用率提高36%~45%。

因为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这一方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研究专家称为“肯福模式”,并得到高度赞誉。这给环江县扶贫工作带来新的发展理念,为大西南科技扶贫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也为我国后来开展的异地搬迁扶贫提供了经验。

 

成果转化,产业帮扶

产业是“造血”的核心,产业兴则农民富。到底应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为了摸清“家底”,2017年中科院派出广州分院和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科技骨干进行调研,经过两个多月的乡镇、行政村、农户调查,发现当地涵盖桑蚕、糖料蔗、香猪、菜牛、林业等传统产业和特色水果、中草药、旅游等新兴产业。

在此基础上,他们基本确定了各镇(乡)主导产业和次要产业,并编制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贫困地区发展养殖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但养殖业发展面临着农村环境污染和养殖废弃物处理等问题。针对养殖业面源污染严重的情况,“我们在环江县开展了绿狐尾藻治理污水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废水中氮、磷等去除率达到95%以上,水质达到三类标准”。曾馥平说,养殖污水狐尾藻生态治理技术受到当地政府重视,并纳入广西农村环境治理方案,推广至富川、博白、陆川、容县、宁明等县。

此外,当地还培育和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在林下种草养牛方面,扶贫小组在古周村和下塘村建立退耕还林种草养牛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示范基地、退耕种桑养蚕示范基地和生态林示范基地,涉及种草养牛重点户91户,牛舍2770 平方米,优质牧草516亩。2017年新增示范区面积210亩,产业还在不断壮大。

在特色水果产业方面,“我们发展红心香柚、砂糖橘、沃柑、澳洲坚果等特色高值经果林产业,推广面积达13.5万亩,仅红心香柚推广面积就达到6.8万亩,产量7200吨,产值4320万元,已经成为环江县‘八大扶贫产业’之一。”曾馥平介绍。

2017年,环江县建立了首个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自治区农业特色示范园,示范面积达1万亩。

在其他产业方面,他们培育的“久鹏石崖茶”获2016年东盟博览会国宾指定用茶,茶厂年加工能力达13.2万公斤,发放种苗10万余株,惠及农户2000余户,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中科院充分发挥“啃硬骨头”的精神,翻越无数个艰难险阻的“山丘”,让环江县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实实在在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惠及百姓,永不止步

时光飞逝,曾馥平在环江县挂职副县长已24 年,是目前我国坚守贫困县一线工作,挂职帮扶时间最长的科技副县长,取得了丰硕的扶贫成果。在他心里有一个信念,“扶贫成果惠及百姓,扶贫工作永不止步”。

“环江县作为西南石漠化贫困区的典型地区,其科技扶贫成效对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层面扶贫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曾馥平表示。

“我们将继续加强精准扶贫模式建设。结合环江县八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解决喀斯特石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对新识别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实施精准扶贫,按照‘头年示范,次年推广,三年全覆盖,四年达标’的要求,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协助环江县政府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八大扶贫产业成为贫困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曾馥平表示。

此外,他们还要结合全县农村污水治理规划的实施,计划在全县每个乡镇推广建立养殖废弃物和生活污水生态治理,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在曾馥平看来,还应积极部署科技扶贫项目。通过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示范推广广豆根等中药材种植、退耕还林还草养牛、环江香猪养殖等一批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见效快的扶贫产业项目,使人均增收2000~3000元。

2018年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贫困县脱贫摘帽将迎来高峰,环江县的全面脱贫也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在新形势下,中科院将继续开展研究与示范,助力环江县精准脱贫,并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美丽环江新名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只要莫高窟存在,就要把它陪好
下一篇:以身许家国 毕生新药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