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对我来说,是诗和远方,是人间净土。2016年7月,我踏上青藏高原,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藏之旅。
离别
2016年7月21日,我接到援藏通知。当时,爱人下乡不在家,只有儿子送别。我对儿子说:“爸爸要离开家很长一段时间,爸爸不在家,你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不但要照顾好自己,还要照顾好妈妈。”12岁的儿子很懂事,他答应我一定会帮忙做家务,还要做学霸,他的表现让我很欣慰。
中午吃过饭,要离开家了。儿子说要送我下楼,轻松地交流了一会儿我就上车了。车子启动时,我望向车窗外,儿子眼睛发红,我微笑挥手说:“再见,快回家去。”他也跟着挥一下手,却再也忍不住,转身面向墙壁哭了出来。
7月27日上午,我从首都机场乘机奔赴拉萨,正式开始三年援藏生涯。经过四个多小时飞行,窗外出现了连绵雪峰,西藏终于真实地出现在眼前。
反应
担心已久的高原反应还是来了!
拉萨海拔3600多米,氧气含量相当于海平面的60%左右。刚下飞机,看着眼前的美景我心情舒畅,脚步轻快,没有不适感觉。到达宾馆后,我逐渐感觉浑身乏力、手脚发软、呼吸急促,我意识到,这就是高原反应。我躺在床上不敢动,按照医生的指导不停地做深呼吸。到了晚上,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难受。头晕、头痛、失眠、拉肚子接踵而至,在拉萨停留的四天里,我几乎没怎么睡着,不少同行的队友还去医院输液。
高原反应让充满活力的大小伙子,一下变成了“六十多岁的老人”,走路也是慢悠悠的。一天,朋友和我去郊外,遇到一条约一米宽的水沟,大家打算绕远走桥。我一时逞能,想直接跨过去,没想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腿脚发软,掉进了沟里。
积雪和牦牛是援藏工作者在下乡路上的陪伴。汪悦国 摄
生病
按组织安排,我在林芝市工作。林芝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城市之一,市区海拔不到3000米,平均气压708百帕,氧气含量相当于海平面的70%左右。即便如此,对于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刚到林芝一个月,我的体重锐减5公斤;进藏两年,重感冒5次。以往,感冒对我来说只是小事,不用吃药缓一缓便能好,但在林芝,通常要半个月以上。每次感冒都伴随着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飙升,严重时还会出现肺水肿。记得有次感冒,我的血压范围涨到110和160了,心率达100多次每分钟,头就像被念了紧箍咒一般胀疼,人躺在床上,就像鱼离开水,张嘴喘气却感觉没有氧气进来。
在高原生病康复时间长,一些小病都可能夺取一条生命。截至现在,在第八批援藏干部中,有几名队友倒在高原上,把生命献给了巍巍雪山。每次援藏队友聚会时,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要保重身体。
遇险
西藏是许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它神圣又神秘,但也充满凶险。援藏队友都说,西藏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这里高海拔、低气压、寒冷缺氧和恶劣的交通,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我在林芝工作生活时,还经历多次交通危险。有一次到察隅出差,车子沿着峡谷江边走,突然前方二百多米处的山坡上灰尘滚滚,师傅赶紧急刹车,只见一个大石块飞滚而下,砸在路中间,离我们的车只有100米左右的距离,石块比越野车还高!我当时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但师傅非常镇定,笑着说:“这种情况见多了,没什么可怕的,开车注意观察就没事了。”
2017年11月18日凌晨,林芝发生6.9级地震,这是我平生经历过的最大地震。我在梦中被震醒,下床时没站稳,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随即赶紧躲进厕所。当时整个房子都在猛烈摇晃,我心想:“这次看来要完蛋了!”第一波强震过后,我披上衣服急忙往外走,很多职工也在往大院开阔的地方跑。看见所有职工转移到安全地方,我赶忙启动应急预案,在发生地震后一小时内发布了第一期地震专题气象服务信息。
此后几天,余震不断,晚上我都睡不踏实,我观察到窗外有一排松树,心里就想如果再发生大地震,就从窗口跳到松树上逃生。
援藏干部在下乡路上吃饼充饥。汪悦国 摄
敬佩
林芝市气象台办公楼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面积小,办公环境较差。气象台共有11个人,女同志占了8人,负责预报、服务、农气、影视和信息发布等工作。这支队伍,在这样的先天条件下,拿下了无数荣誉,成为气象局一扇亮丽窗口。近两年,林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6次批示肯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2017年林芝降水预报质量位居自治区第一,在自治区气象部门预报服务竞赛中,林芝取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林芝自然灾害频发,先后经历6.9级地震、长达一个月的森林大火、百年一遇的洪水、雅鲁藏布江泥石流堵塞等。每逢大灾,林芝市气象台的工作人员都昼夜奋战,高质量完成一次次防灾抢险气象保障服务。在灾害面前,人人都拿出玩命的拼劲,气象台副台长陈宫燕一边哄5岁的儿子入睡,一边坚守在岗位上,俨然一个女汉子!
他们的素质值得称道,他们的态度值得敬佩。近年来,通过援藏渠道,林芝市气象台的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开发和引进的业务服务平台充满现代化气息。该气象台2017年生态旅游气象服务获得自治区气象局创新奖,多篇技术论文在重要刊物发表并获奖。
藏民
雪域高原山高谷深、地广人稀,高天厚土孕育了性情耿直、善良淳朴的藏族人民。进藏以来,通过与藏族同胞的交流,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心灵的淳朴。
2016年8月1日,我从拉萨飞往林芝,扎西师傅在机场接我。扎西师傅是典型的藏族大叔,肤色黝黑,留着大胡子,说话风趣。出城路上,一个藏族阿妈拦下车,他们用藏语交流一番后,阿妈交给扎西师傅一个钱包和一串钥匙。我问师傅:“你认识她?”师傅说:“不认识,她让我们帮忙把东西带给工布江达县的一个朋友。”车子到工布江达后,扎西师傅在街上兜了很久,打了好些个电话才找到人,并将钱包钥匙交给他。就这样把贵重物品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大概就是藏族同胞发自内心的相互信任。
2017年,我资助了一名藏族学生,他的父母在林芝市边打工边陪伴小孩读书。学生的父母只会说一点汉语,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平时我会给他们一些钱物,陪他们吃个饭。第一次见面时,学生的父母还给我献上黄色哈达,后来我了解到,黄色哈达只献给活佛等特别尊贵的客人。
一天晚上学生的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想和我见一面。那天正好我外出工作,得很晚才能回,就跟他说下次见面。晚上十一时许,我回到大院时,突然发现他一直蹲在大门的墙角边,拎着一个编织袋。一月份夜间天气特别冷,我赶紧过去握住他冰凉的手,跟他说不应该等我。他憨厚地笑了笑,将编织袋递给我。我打开一看,里头是一只羊腿。他说知道我要回家过年,特地从乡下带来的。
来到西藏已经两年多了,我经受过生死、得失和苦乐的考验,顶住了漫长思乡和孤独的煎熬,在这片圣洁土地上留下了浓浓情意。
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