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培育者张丽珠:耕耘60余载,只为孕育“新生”的希望

张园园    2019-11-19 16:20:19    中国妇女报

/ 人物简介 /

 

 

张丽珠,1921年生,我国著名妇产医学专家,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缔造者。张丽珠多年来致力于妇产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是新中国妇产科学的重要开拓者、现代生殖医学的先驱和主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大陆试管婴儿之母”。2016年9月2日,张丽珠去世,享年95岁。

 

 

2019年4月1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我国大陆首个由试管婴儿分娩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降生了。

31年前,同样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这名男婴的母亲——郑萌珠的降生同样引发社会关注。作为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的出生,开启了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新征程。

而她的名字也深有寓意,“萌”即萌芽,“珠”则取自她的缔造者、妇产医学专家张丽珠的名字,感谢她赋予孩子生命。

开创了我国生殖医学事业,为许多家庭实现了孕育孩子的愿望,为我国妇产科学、生殖医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就是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培育者张丽珠的人生注解。

为患者圆生育梦,成为“中国大陆试管婴儿之母”

张丽珠的名字与我国生殖医学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

她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习,194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赴美国作博士后研究,主攻妇科内分泌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和肿瘤早期诊断,后又受聘去英国做妇产科临床工作,并取得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文凭。

新中国成立后,张丽珠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医学事业,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任职。1958年,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建,她直接参与并成为该院妇产科创始人。

接诊时,很多不育症患者对孩子的渴求让张丽珠深感责任之重。1978年英国已诞生了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20世纪80年代,我国台湾、香港也有成功范例。

1984年开始,张丽珠和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1986年,她主持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优生—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首度展开国内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研究。

自主探索,意味着从零开始。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就连仪器设备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但张丽珠告诉助手,“条件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坚持”。

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12例失败之后,1987年,张丽珠遇到了第13位受试者,来自甘肃礼县的郑桂珍。由于双侧输卵管堵塞,郑桂珍婚后多年不孕,渴望孕育孩子的她辗转找到张丽珠求医。

幸运的是,取卵手术后,体外授精成功。受精卵开始分裂,张丽珠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将受精卵植入郑桂珍子宫内,郑桂珍成功妊娠,1988年3月10日,顺利诞下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这一标志着我国生殖科学重大突破的历史性时刻,被相机记录了下来,广为传播——照片中,身着白大褂的张丽珠望着怀里刚出生的郑萌珠,笑容慈爱。

 

攻坚克难,矢志探索先进生殖技术

张丽珠曾说:“在事业道路上无穷的探索,让我感到了幸福和快乐。”探索先进生殖技术,攻克复杂难题,她从未停止。

最广为人知的,是试管婴儿研究初期,她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研究的故事。

全院只有一根取卵针,针头钝了就送到钟表铺磨一磨,消毒后再用;没有培养液,就自己配制;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试管装在保温桶里。她的助手怀抱装有卵泡液的保温桶,穿过北医校园和操场,一路小跑送到组织胚胎教研室的场景,成为大家的集体记忆。

成功培育出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后,更多成果接踵而至——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等,相继在她的培育下诞生。

各环节的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1989年年底,张丽珠开创的阴道B超下一根针取卵方法,因创伤小、可重复进行,被列为“常规取卵法”。她带领团队进行试管婴儿周期1300多次,使临床妊娠率从早期的6.4%升至32%,活婴率达20%。中国试管婴儿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除了科研和临床工作,张丽珠还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指导了国内第一批妇产科研究生。她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仁爱为怀,为妇女的健康和幸福奉献终生

“张丽珠教授被誉为中国大陆试管婴儿之母,她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一生。”张丽珠的学生、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刘平曾如此总结张丽珠的生平。

张丽珠从事试管婴儿技术研究时,我国正实行计划生育,曾有人问她,中国那么多人口,为什么还要搞试管婴儿?

张丽珠曾表示,作为妇产科医生,要理解妇女的痛苦和她们人生的波折,“妇产科医生直接服务的对象盖住了半边天,她们的健康和幸福不能小看。”

正是“我是医生,病人有苦痛,我就要为她们解决”的责任感,让她砥砺前行。

晚年的张丽珠仍不懈耕耘。她数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并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妇产科分册》《妇产科临床经验教训101例》《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孕症》等著作。年过八旬,她还坚持坐诊,学习使用电脑,上网了解学术界最新成果,用电脑制作课件、打字写书。

如今,张丽珠已去世,但她创造的精神财富还在继续传承。

2019年9月10日,张丽珠名家研究室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正式揭牌,将培养和激励更多医学工作者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家三代守护“中国金融界碑”累计70年
下一篇:一位“布衣教授”的初心:安徽大学教授何家庆倒在科技扶贫的路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