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10月24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巡回宣讲”8场报告会。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商务部纪检监察组、全国总工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的11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同志,讲述了他们同当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对党的忠诚、为民的真心、开阔的眼界、创新的思路、坚定的信念,全力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改善生活、改变精神面貌,在脱贫攻坚一线日夜奋战、摸爬滚打,经受锻炼、获得成长的故事。
今天我们刊发陈森斌的宣讲文章,聆听他的驻村故事。
宣讲人简介:
陈森斌,中国残联康复部康复二处副调研员。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任河北省南皮县王三家村第一书记。2017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
2015年到2017年,我在河北省南皮县王三家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个村于2017年7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脱贫验收,在河北省第一批脱贫出列。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驻村故事。
修养志气,下定决心
我出生在福建泉州,是家中独子,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到博士毕业,工作后一直在机关,是典型的“三门干部”。最初,面对组织的派遣,我真的很忐忑。
2015年7月24日,是我驻村的第一天。村长热情地把我安顿在他儿子的新房。第二天,我刚打开门,一位黑胖壮汉就进来了,我和他寒暄后才知道,原来是上门讨要村委会所欠的陈年旧账的。我好言抚慰后,他摔门走了,留下一句话:“中央来的第一书记,连这点钱都没带来、还不上,赶紧回吧!”我臊红了脸……
我联系了书记、村长,想召集村干部开个会。结果,书记告诉我,“这大白天的,大家都出去打工了,而且在哪开,村里连个办公地点也没有”。第一个会就这样“黄”了。
没多久,村长看我居然住了一个礼拜都没走,也慌了,原来他把儿子的新房给我住,只是以为我会虚晃一枪、做做样子就溜,没想到我真要坚持这么长时间。我不得不搬家了。那天晚上,一个礼拜都没吃到大米的我,肚子开始造反,在一片蛙声和黑暗中,我独自躺在床上发懵。这时,门口传来了叩门声。我强撑着去开了门,原来是乡里的张乡长,提着一大桶纯净水。“陈书记,看你住了这么长时间也没回去,过来看看你。怎么样,喝不惯我们这又苦又咸的地下水吧,来,喝这个。”听完我的诉苦,他告诉我,你一定不要气馁,组织对第一书记期望很大的。要静下心来,多听群众声音,困难都是暂时的。乡长的话,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也坚定了我扎下根来的决心!
涵养静气,勤学多问
为尽快融入群众,我找来县志、族谱了解风土人情;坚持每天早起在村里转,随机与群众拉家常。晚上,在小卖部,我跟他们聊:咱这地方三国时候就是必争之地,2000多年历史了;晚清名臣张之洞小时候就在我们这附近读的书。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有村民说:“这小伙子无论见到谁都主动打招呼,对我们这的事啥都知道,大晚上能和我们这些光膀子的老头儿坐在树底下聊天,这人行!”
得到了村民的信任,我就琢磨为村里干点实事。我们新建了文体广场、两委办公室,硬化了村内外道路,引来了自来水,新装了路灯和变压器,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都说:“俺村这下都快赶上城里了!”
2016年春节前,老支书跟我说:陈书记,你烧了“三把火”,但要想让大家都跟着你干,你还得张罗唱台戏。唱戏?我哪里懂得。后来,我才知道,以前我们村偏僻落后,村民只能跑别村去看戏,遭人白眼。于是,我想办法邀请到了市里的评剧团到村广场慰问演出,一时间,小小的广场挤满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对我们村的变化啧啧称赞。那天晚上,老支书含泪感慨地说:“今天,能让别人跑我们村来看戏,太长脸了!你这事儿办到大家心坎上了!”
培养勇气,攻坚克难
就这样,吃惯了米饭的我逐渐学会了喝玉米粥、啃馒头,村里老少也逐渐地认识、了解了我这个第一书记,遇事也愿意找我反映。
2015年11月7日,大雪纷飞,我从村民那得知,小王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患上精神疾病,无人照料。一想到这大雪天要是没人管会出事的,我赶紧拉着村干部踏雪踩泥来到小王家。门反锁着,邻居小伙麻利地翻墙进屋,开了门,当看见这位和我同龄的小伙时,我惊呆了——头发近半米,胡子有半尺,光着身子披一床单被,在墙角蜷缩成一团。我赶紧找来棉衣给他穿上,下了碗热腾腾的面条让他吃了。弄完这些,我转头问村干部,这以后怎么办。村干部面露难色:这咋管,她妈妈都不管,跑了,而且咱村里什么底子你也知道……
第二天,我拉着老支书跑到临县找到他妈妈。大娘流着泪说:“不是我不管,毕竟是我的亲儿子啊,可是他得了这病,户口都被注销了,我又赚不来钱,怎么管啊?”回来路上,老支书说:“这根子就在没户口、没钱上。”回来后,我马上跑到县里,协调部门上门为他补办了身份证、户口本、残疾证,落实了新农合、低保、残疾补贴等救助政策。各项政策落实后,他妈妈也经常回来看望他。逐渐地,小王的病情开始好转,人也变得阳光起来。路上见到我时都会说声“谢谢!”。这事传开后,很多村民再见到我,都说:“陈书记,这样三不管的人你也管,好样的!”此时,我意识到,我的心和群众更近了一步。
蓄养才气,善于作为
路好走了,水好喝了,我就想着怎么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我们村的土地大部分属于基本农田,无法发展工业,村民种地收入少,劳动力缺乏。针对这一特点,我争取资金硬化田间道路4公里。路修好后,当初跟我反映这个问题的邻居王大爷碰到我,非要开着电三轮拉我到地里转了好几圈也不放我下来。我知道,他又喝酒了,但他真的太高兴了……
路好了,机遇主动找上门,龙头企业主动与我们对接,流转土地1000亩,农民包地每亩增收了700元。我们还发展蛋鸡养殖和来料加工,帮助家庭妇女、残疾人、贫困户足不出户实现就业。逐渐地,村民人心开始凝聚,集体收入也有了较大增长,多年的陈年旧账,我们终于还上了。
我们村残疾人较多,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以前,我不喜欢求人,但驻村这两年,我大着胆子、厚着脸皮拜访了30多个部门和单位领导,争取资金为全村48户残疾人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改造了旱厕和厨房,修建社区康复室,解决了残疾人最迫切的生活难题。我牵线县里一家机械公司转型升级,发展康复辅具产业,如今,该公司的辅具生产线已经投产,产品远销各地,我们村也有6名残疾人在该公司实现就业。
一任驻村干部,一生扶贫情缘。2018年元旦,我收到一条短信:哥哥,节日快乐,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更多地帮助别人!这是我帮助的村里一位大学生王浩发来的。当时见到短信,我百感交集,我已经离开王三家村,而我们提供的一点帮助,能让受助者铭记,并把爱心接力传递出去,岂不正是我们扶贫的意义所在?
驻村两年,我深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了农民,在做好一件件实事中锻炼了才干,完成了一个“三门干部”到“三沉干部”的蜕变。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沉下心、沉住气、沉到底,不忘初心,真情服务,才能不负组织的重托,不负“第一书记”这个称号。我为能成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中的一员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