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甘做麦田守望者——记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

赵利敏    2019-08-06 12:27:17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一张被四季风吹得黑黝黝的面庞和一副厚重的眼镜是他的标志,在风霜寒暑的田间地头与麦子“促膝而谈”,用30多年的春华秋实培育出了一代代小麦良种。他甘做小麦筑基人,为我国农业“强国梦”争做贡献,他就是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

服务于农、坚守执着的“麦田守望者”

河南新乡县朗公庙镇毛庄村位于原阳县和新乡县交界处,不仅地理位置偏僻,耕地也多是贫瘠的沙地,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小麦最高亩产也不足300公斤。1986年,茹振钢与毛庄结下缘分,每年都要过来两三趟,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源源不断地送来最新的管理技术和优质麦种,推动毛庄和周边农村的小麦产量连年攀升。

村民张庆彬家的十几亩麦苗发黄发蔫,70岁的“老把式”在新问题面前一筹莫展。而随着茹振钢的到来,小麦长势不佳的“病根”被当场揪出,“药方”也摆在了老汉面前。张庆彬高兴得合不拢嘴,竖着大拇指连声称赞:“30多年了!只要茹老师一来,再难的问题都是手到病除!”

茹振钢常年东奔西走深入现场指导种植,除了毛庄,他的农民朋友遍布全省各地。茹振钢说:“农民朋友信任我、支持我,是他们给了我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我在科研工作中一次次战胜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育出好品种,让小麦高产,让老百姓吃饱饭”是这位麦田守望者的毕生追求。

创新科研、增效为民的“粮财神”

痴心育种、坚守执着是茹振钢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科技不是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农业技术只有实实在在地解决农民问题才有意义。”茹振钢说。

为了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大众,确保农民用上放心优质种子,茹振钢带领他的团队构建了“学科+团队+基地+公司+农户”的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大大加快了新品种研制与转化速度。在小麦新品种的推广中,他们采取了“科学布点,依托企业,构筑网络,同步推广”的成果转化模式,打破了一省一地先试推再扩展的传统模式,其推广速度较传统模式提高8-10倍。

在产学研用新模式的通力合作下,家喻户晓的多个小麦新品种先后问世,其中“矮抗58”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1/10,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140亿公斤,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被誉为“黄淮第一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茹振钢坚信:种子是农业的核心科技,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为了给粮食生产储备新成果,他向世界100年、中国60年没有攻克的难题——杂交小麦发起了“冲锋”。BNS型杂交小麦在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实现杂交小麦研发新突破,有望成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占领国际种业竞争制高点的科技支撑。

坚守一线、致力育人的“人才播种机”

倾心教育、甘为人梯是茹振钢为人师表的主色。他不仅成就了一批领先世界的育种技术,也为中国育种科研播撒下了一批“人才种子”。

从教30多年,茹振钢始终秉承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理念,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耕耘在教学工作第一线。他曾无偿地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奉献给科研团队和实验室建设;他曾义务筹集100多万元作为青年教师创新基金;他曾拿出自己的130万科研奖励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他曾拿出几十万元的个人收入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他是享誉全国的百农系列小麦“总工程师”,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书写着小麦育种史上的传奇,践行着“让很少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让亿万农民连年丰收,让国家粮食安全底子更牢”的铮铮誓言。现如今,他带领的小麦科技创新团队拥有38名优秀科技人才,打造了一支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科研主力军,培养了一支永不撤退的农业科技服务队。

麦垄黄时万里香,他的心中不只有着一个充实天下仓廪的梦想,还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小麦研究跻身国际领先水平。这是他“兼济天下”的选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红通通的苹果挂满太行枝头
下一篇:太空英雄不问男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